2017-04 |
106年度氣候變遷與弱勢民眾生活照顧-跨國經驗比較計畫 |
郭靜晃; 湯允一; 曾鴻陽 |
 |
|
世代別的所得變化與差距:台灣、英國、德國、義大利與加拿大 |
洪明皇 |
 |
2000 |
中輟生現況分析及輔導策略之研究 |
郭靜晃; 王順民; 曾華源 |
 |
2007 |
兒童及少年福利政策白皮書之研究 |
郭靜晃; 王順民 |
 |
2013-08 |
公共政策對中產階級的影響:台灣與韓國的比較 |
洪明皇 |
  |
|
台灣人口販運受害者福利服務現況與成效評估:以收容者經驗分析 |
林盈君 |
 |
2022 |
台灣傳統廟宇組織參與社區照顧建置之研究 |
李佩芳 |
 |
2005 |
台灣地區受虐婦女庇護服務轉型之研究 |
游美貴 |
|
2013-08 |
台灣的公費老人委託安置--機構式長期照顧服務提供的組織屬性及服務對象選擇之研究 |
陳正芬; 官有垣 |
  |
2015-08 |
台灣老人生命歷程之探討:不同世代、省籍與性別之弱勢累積現象與軌跡 |
陳正芬 |
  |
|
台灣老人退休前後的所得分配:三個世代別的探討 |
洪明皇 |
 |
1994 |
含氟漱口對孩童齲齒預防之效果 |
郭敏光; 曾孝範; 陳竹生; 黃純德; 吳英寬 |
|
1995 |
單親家庭的正面功能 |
彭淑華; 張英陣 |
|
1999 |
大學生與準父母在親職角色中可能我之研究 |
陳銀螢 |
 |
2008 |
契約承包者的自主與依賴---婦女團體轉向新移民服務的分析 |
韓意慈 |
 |
2015-08 |
女性勞動對家戶所得分配的影響:台灣、韓國與日本 |
洪明皇 |
 |
2007 |
婚姻暴力社區處遇與評估之研究---以原住民兒童為中心 |
游美貴 |
|
2014-08 |
婚姻狀況、子女照顧與女性薪資差距:「華人家庭動態資料」2000-2011年之分析 |
許碧純 |
 |
2000 |
宗教社會教化的比較性論述:以幾種宗教團體的編撰的補充讀物為例 |
王順民 |
 |
2000 |
宗教類非營利組織的比較性論述---以東海大學和南華管理學院為例 |
王順民 |
 |
|
尋求一個安全的處所:受虐婦女庇護服務的理論、政策和實務應用 |
游美貴 |
 |
2021-04 |
幼兒生活狀況調查 |
郭靜晃; 蔡嘉洳 |
 |
2010 |
延伸與整合---建構家庭暴力被害人庇護服務區域合作服務模式之研究 |
游美貴 |
  |
2001 |
建構以兒童生活品質為考量的醫院健康照護模式:醫院遊戲活動方案之先趨研究 |
郭靜晃 |
 |
|
從瑞士所得分配平均化的過程思考對台灣的啟示 |
洪明皇; 林怡婷 |
 |
1994 |
德文歌劇院喜歌劇中角色之來源及音樂刻劃(I) |
蔡順美 |
|
2020 |
心理衛生社工服務家庭暴力加害人的整合服務模式之研究:以直系卑親屬對尊親屬暴力為例 |
廖明鈺 |
 |
2017-08 |
性別平等與生育:華人家庭動態資料庫之分析 |
許碧純 |
 |
1993 |
愛能因素量表探討性研究 |
俞筱鈞 |
|
2002 |
慈濟推動大體捐贈運動的社會行銷策略分析與意義詮釋解讀 |
王順民 |
 |
2024 |
我國住宿式機構照顧科技需求與使用經驗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 |
周宇翔 |
 |
1995 |
提昇幼兒教保專業專員之課程專業 |
郭靜晃; 高耀 |
 |
2009 |
文化能力的反思與實踐---以原住民社會工作者為例 |
游美貴 |
 |
|
無縫式照顧的執行者:失能老人照顧歷程與家庭外籍看護工角色之探究 |
陳正芬 |
  |
|
照顧者的求救訊號?照顧悲劇的建制民族誌分析 |
陳正芬; 王彥雯 |
  |
2023-01 |
當機器人成為陪伴者:探討Pepper導入長照場域影響之研究 |
周宇翔 |
 |
2023 |
當機器人成為陪伴者:探討Pepper導入長照場域影響之研究 |
周宇翔 |
 |
|
看見照顧者?不同組織特性下的家庭照顧據點模式之發展與比較 |
陳正芬 |
  |
2001 |
社會工作專業信託職責歸屬判斷之研究:以購買式服務契約為例 |
胡慧嫈 |
 |
2010 |
社會福利政策該關注所得貧窮或消費貧窮? |
洪明皇 |
 |
2014-08 |
網路時代的公民社會:倡導聯盟與電子化倡議的研究 |
韓意慈 |
 |
2021 |
臺灣親密關係暴力男性被害人之服務需求與受庇護經驗之初探 |
廖明鈺 |
 |
|
融入全人性教育之「性別與社會」通識課程實施計畫 |
林慧芬 |
 |
2024 |
閩客漢人族群之社區關懷據點文化照顧實踐探究 |
李佩芳 |
 |
2023 |
青少年社工使用資通訊科技於個案工作之經驗 |
廖明鈺 |
 |
2009 |
非營利社會福利團體倡導行動的新規制---遊說法的實施及影響 |
韓意慈 |
 |
2006 |
香港、台灣家事商談涉家庭暴力之執行比較研究 |
賴月蜜 |
|
2010 |
高齡社會的來臨---為2025年的台灣社會規劃之整合研究-從照顧責任論檢視我國家庭照顧老人之多元樣貌---從聘用外籍看護工之本籍媳婦與擔任照顧之外籍媳婦的照顧經驗出發 |
陳正芬 |
 |
2009 |
高齡社會的來臨---為2025年的台灣社會規劃之整合研究-從照顧責任論檢視我國家庭照顧老人之多元樣貌---從聘用外籍看護工之本籍媳婦與擔任照顧之外籍媳婦的照顧經驗出發 |
陳正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