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大學機構典藏 CCUR: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笔数/总笔数 : 47250/51116 (92%)
造访人次 : 14566414      在线人数 : 319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寻范围 查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检索词汇前后加上"双引号",以获取较精准的检索结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寻,建议至进阶搜寻限定作者字段,可获得较完整数据
  • 进阶搜寻
    主页登入上传说明关于CCUR管理 到手机版
    學報-華岡英語學報 [212/212]
    教師升等著作 [33/33]
    研究所考古題 [22/22]
    轉學考考古題 [26/26]
    會議論文 [1/1]
    期刊論文 [116/118]
    研究計畫 [49/57]

    类别统计

    近3年内发表的文件:0(0.00%)
    含全文笔数:251(96.54%)

    文件下载次数统计
    下载大于0次:251(100.00%)
    下载大于100次:251(100.00%)
    全文下载总次数:149886(39.02%)

    最后更新时间: 2025-05-14 04:10


    上传排行

    数据加载中.....

    下载排行

    数据加载中.....

    RSS Feed RSS Feed
    跳至:
    或输入年份:
    由新到旧排序 由最旧的开始

    显示项目51-100 / 260. (共6页)
    << < 1 2 3 4 5 6 > >>
    每页显示[10|25|50]项目

    日期题名作者
    2010 布萊希特戲劇《母親》、《勇氣媽媽》、《高加索灰闌記》中堅毅母親形象 鄭朝陽
    2010 人生模仿藝術: 王爾德美學研究 簡群
    2010 斷骨: 符號解碼譚恩美小說《接骨師的女兒》 朱璽叡
    2009 從離散理論研讀莫妮卡‧曾根《二世女兒》日裔二世美國人之身份 胡宛如
    2009 《牡丹亭》與《牡丹還魂記》中之至情 陳盈如
    2009 內在與外在的互動-論丹妮絲.萊維妥夫之「有機詩」 鄭素玲
    2009 《駭客任務》中的階層、虛擬/真實二元性與尋求自由 游信章
    2009 解碼《千鈞一髮》中之螺旋梯 陳芳沂
    2009 蕭伯納《聖女貞德》、《芭芭拉少校》及《賣花女》中三位女主角之主體性 王甯
    2009 田納西.威廉斯《玻璃動物園》、《鐵皮屋上的貓》及《青春之鳥》中三位男主角之幻想與幻想的破滅 曾慶婷
    2009 論《傲慢與偏見》中的婚姻資本 劉珈語
    2009 論瑪麗.雪萊、愛倫坡及布拉克哥德小說中的「詭異」與「賤斥」 張雯瑛
    2008 卡夫卡的變形記和飢渴的藝術家中自我監禁和隔離 陳姿樺
    2008 愛爾蘭及台灣的國家意識覺醒: 葉慈與賴和的比較研究 伍家慧
    2008 瑪格麗特‧愛特伍小說《末世男女》中之反烏托邦與生態批評 曹鈞甯
    2008 史派克.李的《王牌電視秀》中黑人形象與身份 莫康笙
    2008 莎士比亞四大悲劇主角哈姆雷特、奧塞羅、李爾王和馬克白從錯誤判斷到自我認知 劉佩鑫
    2008 貝琪夏普的沙特式選擇:薩克雷小說《浮華世界》中的自我創造 湯智群
    2008 亨利費爾丁在十八世紀英國小說的超群創作:《湯姆瓊斯》 黃韻如
    2008 安‧塞克斯頓詩歌迷宮中的死亡意念與瘋狂 熊子禎
    2008 海明威《戰地春夢》與《戰地鐘聲》之戰爭,愛情與死亡 蘇郁茹
    2008 薩克萊之<<浮華世界>>中女性的角色 許碧芬
    2007 以伽利略的反悔類比布萊希特從權威中求生 吳志宇
    2007 多元自我: 華特‧惠特曼之《自我之歌》中多重身分之研究 呂維哲
    2007 迷失信念的年代:《布萊登棒棒糖》與《發條橘子》中秩序與身份定位的失落與重建 李侑達
    2007 D.H.勞倫斯《查泰萊夫人的情人》:人際關係中之女性 陳瑩純
    2007 論海明威《旭日又昇》與凱魯亞克《旅途上》之存在根紮性化蕪 郭佳雯
    2007 複數的敘事者,異種的聲音:奧罕帕慕克我的名字叫紅中的眾聲喧嘩 呂宗哲
    2007 麗妲.朵芙《湯瑪仕與蓓拉》中之女性地位 吳佩真
    2007 以薩‧艾希莫夫之《我,機器人》、〈兩百年後的人〉與《我、機器人》電影劇本中的後人類社會與文化 雷鵬飛
    2007 托爾金的《魔戒》中衝突的神話與基督元素 陳聿潔
    2006 濟慈之〈無情的妖女〉、《聖亞格尼之夜》與《拉米亞》中之真實與幻象,以及柏拉圖與尼采間之橋樑 黃郁雯
    2006 約翰.勒.卡雷《摯友》與《冷戰諜魂》中情報人員與認同困境 蔡威信
    2006 海明威《旭日東昇》與勞倫斯《查泰萊夫人的情人》中父權社會式微的意象與女性的自決 陳彥璁
    2006 《夜未央》中的現代化與毀滅:佛洛依德式閱讀法 黃湘瑀
    2006 海明威《旭日又升》中的文化衝突與妥協 吳森渙
    2006 《嘉莉妹妹》中的都市誘惑與女性社會身份 陳淑方
    2006 王爾德四部喜劇中之新中產階級女性 王凡
    2006 馬克‧吐溫在《頑童歷險記》中對傳統與既定法則的顛覆 蕭家宜
    2006 以布爾迪厄之品味、生存心態論述費滋傑羅之《大亨小傳》 曾傳倫
    2005 葉慈詩作之後殖民閱讀 吳笙銘
    2005 朵貝‧楊笙慕敏谷故事系列中的渾沌、秩序與轉變 孔令芸
    2004 論湯姆.史達帕《羅森克蘭茲與吉爾登司騰已死》、《跳躍者》及《真情》三劇中的後現代策略 林柏辰
    2004 沈淪與昇華:論馬羅的《浮士德博士》與哥德的《浮士德》中兩位主角的心靈的擺盪與反轉 林兆烜
    2004 現代概念之改變:從奧斯汀之《愛瑪姑娘》到海克琳之《獨領風騷》 洪欣怡
    2004 文本,互文,互文性:吳爾芙《達洛衛夫人》,康寧漢《時時刻刻》,及海爾《時時刻刻電影劇本》 馮銘珠
    2004 梭羅《湖濱散記》中的道家思想 黃進發
    2004 重繪莫莉:身體、表演與歡愉 巫家珍
    2004 湯姆.史達帕《真情》、《世外桃源》、《愛之為難》及《莎翁情史》四部愛情劇之辯證方法研究與羅洛‧梅存在心理學觀點之內涵分析 蔡世宗
    2004 《玩偶之家》、《海洋女人》以及《輕輕關門》中女人的自由選擇 魏郁芳

    显示项目51-100 / 260. (共6页)
    << < 1 2 3 4 5 6 > >>
    每页显示[10|25|50]项目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