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46962/50828 (92%)
造訪人次 : 12385973 線上人數 : 906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全部CCUR
藝術學院
音樂學系所
--博碩士論文
查詢小技巧: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進階搜尋
主頁
‧
登入
‧
上傳
‧
說明
‧
關於CCUR
‧
管理
文化大學機構典藏 CCUR
>
藝術學院
>
音樂學系所
>
博碩士論文
>
Item 987654321/25252
資料載入中.....
書目資料匯出
Endnote RIS 格式資料匯出
Bibtex 格式資料匯出
引文資訊
資料載入中.....
資料載入中.....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irlib.pccu.edu.tw/handle/987654321/25252
題名:
近代七聲音階箏曲之特色與發展-以《華麗》、《眼神》、《稍縱即逝》三首作品為例
A Study of Three Contemporary Zheng Works Written in Heptatonic Scale: The Greening, Upon Her Expressive Gaze and Visions Fugetives
作者:
彭之櫻
貢獻者:
音樂學系碩士班中國音樂組
關鍵詞:
三木稔
樊慰慈
李萌
C型絃
華麗
眼神
稍縱即逝
五聲絃制
七聲絃制
古箏
日期:
2013-07
上傳時間:
2013-09-16 14:20:12 (UTC+8)
摘要:
定絃是古箏樂曲的骨架,從音樂上來說它是用來支撐旋律特色的框架。隨著箏樂發展日益蓬勃,早期五聲音階箏曲不再能滿足作曲家以及演奏家對於音樂的渴望。1970年代末三木稔創作的日本七聲音階箏曲傳入中國後,對當地箏樂產生新的衝擊;此外,兩岸作曲家在西洋文化的背景下,也於1980年代開始以非傳統五聲音階定絃排列創作箏曲。21世紀初,李萌向上海民族樂器一廠提出研發新絃制的概念後,使現代古箏創作與演奏上又有了更多的發揮和選擇。本論文希望對此議題進行更深入的研究,以進一步了解七聲音階箏曲的風貌與特色。
本論文共分為六章:第一章為緒論,包含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範圍、研究方法與步驟、文獻探討;第二章為七聲音階箏曲發展概述,包含定絃的改變、近代日本箏樂作曲家三木稔的影響、中國箏家李萌與七聲絃制箏的萌芽,以及臺灣箏家樊慰慈在七聲絃制箏上的創作;第三章至第五章分別為1976年《華麗》、2009年《眼神》、2012年《稍縱即逝》三首七聲音階箏曲之探究,針對其創作背景、樂曲結構分析、演奏詮釋分析進行研究,試圖提出最貼近作品的演奏詮釋建議;第六章為結論,對近代七聲音階箏曲特色與發展的概述作總結,並粗略歸納古箏在絃制、樂器及樂曲脈絡,提出樂器改革與創新的展望與期盼。
古箏藝術從單一到豐富的發展軌跡,都反映出文化不斷的在進步,但在發展的過程中,不免還是會有不足或是遺漏的缺失存在。本文藉由探究七聲音階箏曲與絃制的革新,對相關之文獻進行深入淺出的探討、思考及建議,希望為推動古箏藝術的發展盡微薄之力。
顯示於類別:
[音樂學系所] 博碩士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描述
大小
格式
瀏覽次數
fb130916141735.pdf
5149Kb
Adobe PDF
1961
檢視/開啟
index.html
0Kb
HTML
225
檢視/開啟
檢視Licence
在CCUR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