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47184/51050 (92%)
造訪人次 : 13974012 線上人數 : 281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全部CCUR
理學院
理工學院
大氣系所
--博碩士論文
查詢小技巧: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進階搜尋
主頁
‧
登入
‧
上傳
‧
說明
‧
關於CCUR
‧
管理
文化大學機構典藏 CCUR
>
理工學院
>
理學院
>
大氣系所
>
博碩士論文
>
Item 987654321/49298
資料載入中.....
書目資料匯出
Endnote RIS 格式資料匯出
Bibtex 格式資料匯出
引文資訊
資料載入中.....
資料載入中.....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irlib.pccu.edu.tw/handle/987654321/49298
題名:
台北盆地雲海形成之研究
A study of cloud sea formation over Taipei basin
作者:
曾鵬潔
貢獻者:
地學研究所大氣科學組
關鍵詞:
雲海
霧
台北盆地
日期:
2021
上傳時間:
2021-02-26 09:40:11 (UTC+8)
摘要:
本研究利用環保署空氣品質監測資料、中央氣象局地面分析及探空和衛星資料,以及水文研究資料庫資料,探討所蒐集2016、2017和2018三年75個雲雲海發生時之大氣環境條件,並藉由“雲海判別式”分析不同天氣條件下雲海發生機率。分析結果顯示,台北盆地雲海在一年四季中都會發生,但特別容易發生於春冬兩季,夏季雲海發生機會最少。
從雲海濃度和雲海覆蓋率作為篩選雲海的條件,75個雲海個案的影像可分為“有雲海”、“類雲海”和“無雲海”三類。天氣分析顯示,此75個雲海個案中最常發生的天氣類型為高壓迴流和鋒面型。因逆溫會限制空氣向上發展,促使空氣往水平方向擴展,在與高壓迴流和鋒面天氣型的配合下,容易形成雲海,因此逆溫層在雲海形成扮演重要角色。分析又顯示,低風速的配合下飽和凝結層易滯留在盆地中而導致雲海的形成。
以逆溫高度、逆溫強度、天氣類型、相對溼度、風向和風速等氣象因子判別上述三類雲海,結果顯示其準確率為雲海65%、類雲海51%、無雲海85%。若將上述判別式加入“雲海無逆溫”、“雲海乾空氣”、“雲海風速”和“雲海水氣”等參數。調整結果,此三類雲海準確率分別為83%、61%和93%。顯然,調整後其判別準確率,雲海上升18%、類雲海上升10%、無雲海上升8%。本研究結果尚屬初步,但仍期盼其結果能對飛行安全、空氣汙染,甚至觀光產業提供些許貢獻。
顯示於類別:
[大氣系所] 博碩士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描述
大小
格式
瀏覽次數
index.html
0Kb
HTML
195
檢視/開啟
檢視Licence
在CCUR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