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大學機構典藏 CCUR:Item 987654321/49298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47249/51115 (92%)
Visitors : 14021651      Online Users : 294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jsp.display-item.identifier=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irlib.pccu.edu.tw/handle/987654321/49298


    题名: 台北盆地雲海形成之研究
    A study of cloud sea formation over Taipei basin
    作者: 曾鵬潔
    贡献者: 地學研究所大氣科學組
    关键词: 雲海

    台北盆地
    日期: 2021
    上传时间: 2021-02-26 09:40:11 (UTC+8)
    摘要: 本研究利用環保署空氣品質監測資料、中央氣象局地面分析及探空和衛星資料,以及水文研究資料庫資料,探討所蒐集2016、2017和2018三年75個雲雲海發生時之大氣環境條件,並藉由“雲海判別式”分析不同天氣條件下雲海發生機率。分析結果顯示,台北盆地雲海在一年四季中都會發生,但特別容易發生於春冬兩季,夏季雲海發生機會最少。
    從雲海濃度和雲海覆蓋率作為篩選雲海的條件,75個雲海個案的影像可分為“有雲海”、“類雲海”和“無雲海”三類。天氣分析顯示,此75個雲海個案中最常發生的天氣類型為高壓迴流和鋒面型。因逆溫會限制空氣向上發展,促使空氣往水平方向擴展,在與高壓迴流和鋒面天氣型的配合下,容易形成雲海,因此逆溫層在雲海形成扮演重要角色。分析又顯示,低風速的配合下飽和凝結層易滯留在盆地中而導致雲海的形成。
    以逆溫高度、逆溫強度、天氣類型、相對溼度、風向和風速等氣象因子判別上述三類雲海,結果顯示其準確率為雲海65%、類雲海51%、無雲海85%。若將上述判別式加入“雲海無逆溫”、“雲海乾空氣”、“雲海風速”和“雲海水氣”等參數。調整結果,此三類雲海準確率分別為83%、61%和93%。顯然,調整後其判別準確率,雲海上升18%、類雲海上升10%、無雲海上升8%。本研究結果尚屬初步,但仍期盼其結果能對飛行安全、空氣汙染,甚至觀光產業提供些許貢獻。
    显示于类别:[Department of Atmospheric Sciences & Graduate Institute of Earth Science / Atmospheric Science ] thesis

    文件中的档案:

    档案 描述 大小格式浏览次数
    index.html0KbHTML197检视/开启


    在CCUR中所有的数据项都受到原著作权保护.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