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47249/51115 (92%)
造訪人次 : 14381151      線上人數 : 555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主頁登入上傳說明關於CCUR管理 到手機版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irlib.pccu.edu.tw/handle/987654321/3800


    題名: 警察勤區查察制度之研究
    作者: 倪裕麒
    貢獻者: 政治學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關鍵詞: 警察勤區查察
    日期: 2009
    上傳時間: 2010-06-29
    摘要: 在威權時代,法制未臻健全,法律保留、法律明確等依法行政觀念不彰,警察往往直接引用警察法第九條做為發動職權的依據,當時也沒有警察職權還要區分為強制性與任意性的認識,在這樣的情況下,民眾配合警察「查戶口」成為天經地義的事。但是,隨著民主化進程與戶警分立,「戶口查察」的名稱、定位與本質都成了警政重要議題。再者,隨著都市化的現象,落實戶口查察也變得愈來愈困難,因而警政署著手研究「戶口查察」工作之變革,修正警察勤務條例第十一條之勤區查察的規定,乃成為台灣警政在民主化與都市化之下的必然。
    台灣社會從「戶口查察」的行政目的:瞭解人口動態,鑑別人口良莠,掌握犯罪根源,維護社會治安。修正為「家戶訪查」的行政目的:以警勤區作為各項警察業務之平台。實現「問題導向」、「顧客導向」、「服務導向」的社區警政理念,達成犯罪預防、為民服務、及社會治安調查等任務。兼具對治安人口、處所的監督查察,與對一般民眾的治安諮詢指導服務。建立警民的夥伴關係,共同防治犯罪。此改變係為因應民眾的質疑及符合依法行政之原則。
    修正之後的第十一條條文如下:「勤區查察:於警勤區內,由警勤區員警執行之,以家戶訪查方式,擔任犯罪預防、為民服務及社會治安調查等任務;其家戶訪查辦法,由內政部定之。」從修正後之第十一條我們可以發現,「勤區查察」做為一種勤務方式,並沒有改變。但是「家戶訪查」取代了爭議已久的「戶口查察」。
    對於「家戶訪查」取代了爭議已久的「戶口查察」研究者採質化研究法並進行非結構性之深入訪談,請教對家戶訪查有深入研究之警政學者專家,以及訪問基層警勤區員警,針對各項戶口議題,以獲得他們對於現行制度之看法及建議。瞭解當前家戶訪查工作所面臨之實際問題,如:未能有效落實之原因何在?其缺失如何?轉型取向如何?
    本研究從訪談對象或是基層員警意見表達中發現,大都肯定家戶訪查存在的價值,問題是必須作適當的調整與配套措施,筆者將整個研究歸納出家戶訪查追求的目的,在於以預防犯罪為目標,透過警勤區家戶訪查的方式,使警勤區做為各項警察業務與民間的溝通平台,進而增進警、民互動,實現「問題導向」、「顧客導向」、「服務導向」的社區警政工作,透過警勤區員警經年累月的耕耘,累積犯罪資料,協助民眾解決治安問題,取得民眾信任,進而與民眾建立伙伴關係,達到共同打擊犯罪的終極目標,然而這一切仍須警政高層重視家戶訪查工作,全面檢討修正以往「戶口查察」辦法不合時宜的法令,重新改進家戶訪查的獎勵制度,並整合勤區查察電子作業系統,最終達成提升員警服務品質,全民樂於投入抗制犯罪成長的終極目標。
    除此之外,原條文中戶口查察的「社會治安調查」任務,經擴充為修正條文中家戶訪查的「犯罪預防、為民服務及社會治安調查」等任務,再度說明了警察的多元功能,也就是說,社區警政的精神已悄悄地走進勤區查察活動裏。
    顯示於類別:[政治系暨政治學系碩博士班] 博碩士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描述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http___thesis.lib.pccu.edu.tw_cgi-bin_cdrfb3_gsweb2.pdf1605KbAdobe PDF5084檢視/開啟


    在CCUR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