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大學機構典藏 CCUR:Item 987654321/32708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笔数/总笔数 : 47249/51115 (92%)
造访人次 : 14088973      在线人数 : 312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寻范围 查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检索词汇前后加上"双引号",以获取较精准的检索结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寻,建议至进阶搜寻限定作者字段,可获得较完整数据
  • 进阶搜寻
    主页登入上传说明关于CCUR管理 到手机版


    jsp.display-item.identifier=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irlib.pccu.edu.tw/handle/987654321/32708


    题名: 凝結尾的形成消散及觀測
    The Formation-disapperance and Observation of Contrail
    作者: 劉廣英
    贡献者: 大氣系
    关键词: 凝結尾
    日期: 1998-02
    上传时间: 2016-05-12 15:50:33 (UTC+8)
    摘要: 凝結尾就是指高空飛機後面可見的卷雲狀雲條。以形成過程而言,可以區分為兩 類, 即高溫廢氣與低溫環境空氣混合而成的「混和凝結尾」 (contrail=condensation trail) 與近飽和空氣經過翼尖或漿葉後因突然降溫而形成之「氣動凝結尾」 (aerodynamic trail),後者淡而短,影響很小;前者則是吾人所常見亦是本文所討論的內容。混和凝結尾 (以下簡稱凝結尾 ) 的生成由燃油種類與環境大氣溫度所決定。 以 JP-4 飛行在 200 百帕 (約 40000 呎 ) 定壓面上而論, 如該空域氣溫在攝氏零下 47 至 57 度間,就可能會有凝 結尾形成。至於凝結尾的持續時間則視環境空氣之相對濕度與擴散條件而定。觀測到凝結尾 是常有的事,但因受到缺乏空中參考座標、觀測方向、大氣折射,以及可能有移動等因素的 影響而有所偏差,因而卻僅靠目視而訂出凝結尾與地面的相對位置並不準確。基本上說,大 氣折射指數隨大氣各層的氣壓、溫度及濕度而異,而大氣中此三要素隨時都在變,因而即使 有一條凝結尾固定在空中,在地面上看到的位置如不經修正亦有誤差。這有些像水中的魚, 牠的實際位置與我們岸邊觀看到的位置總有不同。
    關聯: 氣象預報與分析 154 民87.02 頁1-7
    显示于类别:[大氣系所] 期刊論文

    文件中的档案:

    档案 描述 大小格式浏览次数
    index.html0KbHTML423检视/开启


    在CCUR中所有的数据项都受到原著作权保护.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