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名: | 國防部危機傳播策略與媒體效能之研究 -以洪仲丘事件為例 A Study on Crisis Communication and Media Effectiveness of the Ministry of National Defense in Taiwan: Using Hung, Chung-Chiu Case as an Example |
作者: | 鐘玟晴 |
貢獻者: | 新聞學系 |
關鍵詞: | 危機情境溝通理論 危機傳播 媒體效能 國防部 「洪仲丘」事件 |
日期: | 2014 |
上傳時間: | 2014-09-26 16:03:27 (UTC+8) |
摘要: | 本研究援用W. Timothy Coombs的危機情境溝通理論論述,將《蘋果日報》、《自由時報》新聞文本以量化內容分析的方式進行歸納,探討洪仲丘事件發生後,國防部所面對之危機情境、採取之傳播策略,並依消息來源與文本評價指標,分析媒體對於國防部在處理洪仲丘事件的危機溝通成效,接著並透過國防部公關稿與報紙的比對,了解國防部公關稿被媒體的採用程度;最後佐以質化方式,檢視國防部採用的危機反應策略,與危機情境溝通理論之建議模式是否有所差異。
研究發現,洪仲丘事件中,國防部在面對危機時,並未將危機情境與所屬群集做為選擇策略的考量,而著重於將「否認型」與「重建型」策略做為主要回應策略,與危機情境溝通理論指導原則相違,失去傳播一致性,因此,雖然國防部成為媒體主要引用的消息來源,但危機反應策略總體仍呈現出極差的結果。
在國防部公關稿與媒體採用差異上,媒體對於國防部發布懲處與裁決的相關公關稿,呈現出全盤接收的高度依賴,且報導比例也較高;而澄清與說明的公關稿,則較不受到媒體所重用;另外,在國防部釋出行為修正行動的訊息時,《自由時報》更能協助國防部進行形象修護,而《蘋果日報》則較不受限於國防部公關稿內容,新聞報導也以負面角度為多,呈現出兩報的報導差異。
另外,研究也發現,國防部在事件爆發一週後,才發布第一則公關稿,而後,也因為未能善用公關新聞稿,持續處於被動式回應角色,失去了議題的控制權。因此,本研究建議,未來國防部在面對危機時,應更加積極地做出回應,透過危機情境與所屬群集的評估,選擇合適的溝通策略,並搭配公關新聞稿的發布,在主動與正確的策略下對外進行回應,慢慢取得議題掌控權,才能化危機為轉機。 |
顯示於類別: | [新聞系暨新聞研究所] 博碩士論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