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46962/50828 (92%)
造訪人次 : 12451343      線上人數 : 600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主頁登入上傳說明關於CCUR管理 到手機版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irlib.pccu.edu.tw/handle/987654321/25432


    題名: 台灣非營利組織行動策略與困境:以公民監督國會聯盟為例(2007-2011)
    Dilemma and Strategy of NPO in Taiwan: Case of Citizen Congress Watch(2007-2011)
    作者: 謝岱融
    Hsieh, Tai-Jung
    貢獻者: 政治學系
    關鍵詞: 行動參與
    公民培力
    非營利組織
    社會運動組織
    國會監督
    日期: 2013-06
    上傳時間: 2013-10-03 14:16:49 (UTC+8)
    摘要: 台灣在1987年解嚴後,基本在制度上是朝著「民主化」的方向發展,國家開始與單一政黨控制的現象脫鉤,而在民主的選舉競爭下,台灣的社會也邁向多元化。而本來台灣社會自1980年代開始蓬勃發展的社會運動,也開始進行了「機構化」,將之前非正式組織型態運作的社會運動團體組成「非營利組織」。透過法制化的條件,台灣的公民社會也逐漸開始成形,而國家和社會的關係也就不再是帶有激進色彩的衝突和對立。而這些中介組織在台灣的社會是核心、富有民主意義的價值,他們能夠實現多大的「公益性」層面的影響,是影響整個台灣無論是政治或是民主意識上舉足輕重的。
    台灣的非營利組織大能約分為十類,分別為:環保、社福、婦女、勞工、族群、司法改革、教育改革、媒體改革、青年運動、國會監督。本篇研究選擇了近幾年成立的組織─社團法人公民監督國會聯盟─作為主要對象,台灣國內有各種團體對於國會進行評鑑,自「新時代基金會」開始,歷經「中國時報」、「國會觀察基金會」及「澄社」等各種不同階段,至今的「公民監督國會聯盟」。相較之下,過去的的國會監督評鑑,總體來說有組織不穩定、任務不確定、方法不一定、人事不安定等多項缺失,而「社團法人公民監督國會聯盟」則在組織設置、評鑑作業指標、人事結構上都有一定的規章及章程,藉此避免有上述的缺失。
    而希望藉由此篇研究,可以對於台灣目前對於國會進行監督的各種團體有個前例可循,並檢視這種組織內部的設計、評鑑指標、人事結構是否能夠對於其外部行動監督的對象─立法院─有實質上的影響進而達到社會改革的目的。
    顯示於類別:[政治系暨政治學系碩博士班] 博碩士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描述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fb141024163201.pdf3472KbAdobe PDF1194檢視/開啟
    index.html0KbHTML399檢視/開啟


    在CCUR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