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大學機構典藏 CCUR:Item 987654321/19947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47225/51091 (92%)
Visitors : 13997056      Online Users : 229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查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检索词汇前后加上"双引号",以获取较精准的检索结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寻,建议至进阶搜寻限定作者字段,可获得较完整数据
  • 进阶搜寻
    主页登入上传说明关于CCUR管理 到手机版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irlib.pccu.edu.tw/handle/987654321/19947


    題名: 我國緩起訴制度
    作者: 林瑩珊
    貢獻者: 法律學系
    關鍵詞: 緩起訴
    職權原則
    當事人原則
    檢察官定位
    起訴法定
    起訴便宜
    起訴裁量
    兩極化刑事政策
    寬嚴並進刑事政策
    訴訟經濟
    修復式正義
    刑罰目的
    報應理論
    一般預防
    特別預防
    刑罰綜合理論
    日期: 2010
    上傳時間: 2011-10-27 13:48:15 (UTC+8)
    摘要: 摘要
    本文係以緩起訴制度目的為主軸,探討何種緩起訴制度面貌始最符合其目的。本文得分為緩起訴制度之理論與實際情形,再比較二者之異同與檢討。為探討緩起訴制度理論上之最佳目的,首先應討論其源頭之上位概念,亦即刑事訴訟基本原則。
    刑事訴訟基本原則眾多,諸如:法定法官原則、管轄法定原則等,緩起訴處分為檢察官職能,於此探討刑事訴訟基本原則,以關於檢察官職能為限即可。以檢察官職能為中心探討刑事訴訟基本原則,刑事訴訟基礎結構係採職權原則抑當事人原則,繼而探討檢察官之定位與職權。檢察官之職能除決定起訴與否外,更須落實寬嚴並進等之刑事政策。緩起訴制度為寬嚴並進刑事政策中和緩部分之落實,探討緩起訴制度之主要目的時,自應一併注意有無符合寬嚴並進刑事政策中和緩部分。
    緩起訴制度自十九世紀發展以來,其目的計有訴訟經濟說、修復式正義說、報應理論說、一般預防理論說、特別預防理論說、刑罰綜合理論說等。配合刑事訴訟基礎結構、檢察官定位、檢察官起訴模式、寬嚴並進之刑事政策、緩起訴制度之沿革等,得知最佳緩起訴制度目的。
    由我國現行緩起訴要件、內容、效力、撤銷與救濟,知現行緩起訴制度目的;繼而與理論上最佳緩起訴目的相較,得出其異同與檢討,最後提出修法建議與展望未來我國之緩起訴制度。
    顯示於類別:[Department of Law & Graduate Institute of Law ] thesis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描述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封面1gsweb.pdf90KbAdobe PDF312檢視/開啟
    謝辭gsweb.pdf228KbAdobe PDF901檢視/開啟
    摘要gsweb.pdf110KbAdobe PDF387檢視/開啟
    目錄gsweb.pdf131KbAdobe PDF471檢視/開啟
    全文gsweb.pdf1000KbAdobe PDF1095檢視/開啟
    參考文獻gsweb.pdf199KbAdobe PDF802檢視/開啟
    附表gsweb.pdf233KbAdobe PDF254檢視/開啟


    在CCUR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