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大學機構典藏 CCUR:Item 987654321/17693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笔数/总笔数 : 47250/51116 (92%)
造访人次 : 14613814      在线人数 : 1167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寻范围 查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检索词汇前后加上"双引号",以获取较精准的检索结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寻,建议至进阶搜寻限定作者字段,可获得较完整数据
  • 进阶搜寻
    主页登入上传说明关于CCUR管理 到手机版


    jsp.display-item.identifier=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irlib.pccu.edu.tw/handle/987654321/17693


    题名: 呂緝熙「氣生於氣」之思想
    作者: 王俊彥
    贡献者: 文學組
    关键词: 氣生於氣
    性相近
    理乃氣之理
    性可增損
    日期: 2002-02
    上传时间: 2010-11-25 09:01:46 (UTC+8)
    摘要: 呂緝熙於清嘉慶年間,以所學自推論出有氣論一脈,足與心即理的王學,性即理的朱學鼎足為三。本文首揭明形氣生於元氣,形氣與元氣只有形態之異,但本質可以一氣相通,形氣亦具主體義。理乃氣之理,則以為氣是主體,理只是氣主體之自然條理,理不再具有主體義。氣既為主體,道亦降為氣化之過程與作用,不再是本體。本體只以氣言,道、理皆降為氣本體內在之道、理。及氣本體內化於形氣中,則生生知覺作用轉為心,形氣心之發用表現,便是氣質之情與性。性的內涵,則接續氣本論諸家說法,由氣質層來說性,氣性中善惡皆具,故善不由性言,善由氣質之為善來定義。亦即義理在氣質之中,非孤懸於氣質外之另一形上價值。氣質之偏勝人雖有異,但皆以氣質為性,則是氣本論諸家主張性相近之共義。而抑性中之惡揚性中之善,使性之道德內涵日益豐美盛大,則點出性可增損之特色。
    關聯: 中國文化大學中文學報第7期 P.31-62
    显示于类别:[中國文學系博士班碩士班] 學報-中國文化大學中文學報

    文件中的档案:

    档案 大小格式浏览次数
    index.html0KbHTML241检视/开启


    在CCUR中所有的数据项都受到原著作权保护.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