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47249/51115 (92%)
造訪人次 : 14204213 線上人數 : 708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全部CCUR
文學院
史學系暨研究所
--博碩士論文
查詢小技巧: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進階搜尋
主頁
‧
登入
‧
上傳
‧
說明
‧
關於CCUR
‧
管理
文化大學機構典藏 CCUR
>
文學院
>
史學系暨研究所
>
博碩士論文
>
Item 987654321/1606
資料載入中.....
書目資料匯出
Endnote RIS 格式資料匯出
Bibtex 格式資料匯出
引文資訊
資料載入中.....
資料載入中.....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irlib.pccu.edu.tw/handle/987654321/1606
題名:
臺灣鳳梨產製及外銷的變遷(1950-1980)
作者:
鄧經豫
關鍵詞:
鳳梨
鳳梨罐頭
外銷
臺灣經濟
產業型態
日期:
2007
上傳時間:
2009-08-25 14:33:55 (UTC+8)
摘要:
鳳梨早在康熙三十五年(西元1696年)就記載於高拱乾編纂的《臺灣府志》和康熙五十六年(1717)周鍾瑄與陳夢林編纂的《諸羅縣志》中,之後清代臺灣的各地方志幾乎皆有關於鳳梨的記錄。日本統治時代,藉著庄村岡太郎在高雄鳳山興建臺灣第一座鳳梨罐頭工廠,使鳳梨罐頭工業開始在臺灣的推行,鳳梨轉型成為重要的經濟作物,後來,有制度和大規模的生產及出口,曾讓臺灣的鳳梨罐頭出口寫下不錯的成績,進而為鳳梨產業奠定紮實的基礎;當國民政府遷臺,除了希望讓鳳梨罐頭盡快恢復外銷,之後在發展法規上的訂定和管理機構創設,都是為了要促進鳳梨罐頭的出口外銷。
國民政府遷臺(1950)後,有意再發展鳳梨罐頭外銷,民國六十年代,由於經過多期經濟建設計畫的發展,臺灣的產業型態已經由農業社會,轉型為工商業社會,而且鳳梨罐頭外銷在這段期間,除了受到世界上其他產地產品的競爭,外銷量大不如前,產業的轉型,導致人工成本變高,在價格上較無競爭力,民國七十一年(1982)後,鳳梨罐頭外銷的地位已不具重要性。
本文擬從鳳梨的產、製、銷等整個過程,討論鳳梨製品的外銷,是否會隨著時間的變化與臺灣鳳梨每年的產量有相互影響。
顯示於類別:
[史學系暨研究所] 博碩士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描述
大小
格式
瀏覽次數
index.html
0Kb
HTML
328
檢視/開啟
在CCUR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