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47249/51115 (92%)
造訪人次 : 14158010      線上人數 : 486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主頁登入上傳說明關於CCUR管理 到手機版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irlib.pccu.edu.tw/handle/987654321/1386


    題名: 台灣鐵路工會以集體行動影響政策之研究
    作者: 朱彥華
    關鍵詞: 工會
    集體行動
    遊說
    日期: 2008
    上傳時間: 2009-08-13 14:44:14 (UTC+8)
    摘要: 自1989年起,行政院開始有計畫的推動國營事業民營化的政策,但因國營事業工會為了爭取生存權與工作權,引發了一連串之陳情遊說與集體抗爭行動,受到社會各界之高度關切。
      本研究以台鐵工會在2000年至2004年之間,採取遊說活動影響政策為研究主題,分析台鐵工會的遊說活動之策略、型態與成效。並發現台鐵工會成功迫使政府改變台鐵民營化政策之原因如下:1)、2003年九一一集體行動的成功,合法取得春節罷工權;2)、春節罷工之嚴重性;3)、總統大選的選舉壓力。
    依Mancur Olson的理論,大團體中理性及自利之個人,在搭便車、坐享其成的心態下,除非提供參與者個人享有的選擇性誘因,否則將難以形成集體行動,以影響政策。本研究以台鐵工會九一一集體行動為案例,與Olson理論做實務驗證,發現九一一集體行動成功之原因除了正式制度外,另因其內部特有的組織文化傳統與慣例,使得台鐵工會得以克服集體行動中搭便車的困境,促使其集體行動的成功,主要包括:1)、早期實施兩班制,奠定會員感情緊密、易團結之良好基礎;2)、自1988年起,「團結是有可能改變勞動條件」之認知深植會員心中,而這十幾年來爭取權益的行動,變成一種傳統與慣例。此外,本研究亦發現台鐵工會並未提供參與會員實質的誘因,但是因為正向的榮譽感與負向的誘因,因而提高工會幹部之動員意願,成為其克服搭便車困境的成功因素之一。
    而台鐵產業因下述的特質,影響其遊説的成效:1)、鐵路運輸市場之獨占性有利於遊說;2)、鐵路運輸離尖峰之需求差距明顯,若揚言在尖峰時刻發動罷工,遊說成效良好。但弱勢的台鐵工會若遇到強勢的高鐵財團,便相當程度地影響其遊說成效。
    顯示於類別:[政治系暨政治學系碩博士班] 博碩士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描述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index.html0KbHTML452檢視/開啟
    朱彥華01.pdf68KbAdobe PDF852檢視/開啟
    朱彥華02.pdf136KbAdobe PDF630檢視/開啟
    朱彥華03.pdf250KbAdobe PDF546檢視/開啟
    朱彥華04.pdf398KbAdobe PDF9422檢視/開啟
    朱彥華05.pdf374KbAdobe PDF14449檢視/開啟
    朱彥華06.pdf319KbAdobe PDF4726檢視/開啟
    朱彥華07.pdf297KbAdobe PDF736檢視/開啟
    朱彥華08.pdf346KbAdobe PDF843檢視/開啟
    朱彥華09.pdf577KbAdobe PDF1633檢視/開啟
    朱彥華10.pdf324KbAdobe PDF1525檢視/開啟
    朱彥華11.pdf183KbAdobe PDF619檢視/開啟
    朱彥華12.pdf490KbAdobe PDF896檢視/開啟


    在CCUR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2006-2025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