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 |
2003科學週---永續台灣的挑戰---河川與海洋(親水實驗活動) |
劉廣英; 王鑫 |
 |
2001 |
COSMIC整合研究計畫---子計畫I:GPS折射資料之同化與應用(I) |
張忍成 |
 |
2000 |
COSMIC整合研究計畫---子計畫一:GPS折射資料同化與熱帶環流系統 |
張忍成 |
 |
2005 |
GPS掩星觀測資料之全球模式同化研究(II) |
張忍成 |
 |
2023-05 |
中小尺度對流系統先期肇始之觀測研究 |
蔡嘉倫 |
 |
2023 |
中小尺度對流系統先期肇始之觀測研究 |
蔡嘉倫 |
 |
2010 |
中尺度觀測資料於天氣監測與預報應用之研究 |
劉清煌 |
  |
2003 |
亞洲大氣污染物之長程輸送與衝擊研究---子計畫四:氣候分析與動力機制探討 |
余嘉裕; 周佳 |
 |
2004 |
亞洲大氣污染物之長程輸送與衝擊研究---子計畫四:氣候分析與動力機制探討 |
余嘉裕; 周佳 |
 |
2005 |
亞洲大氣污染物之長程輸送與衝擊研究---子計畫四:氣候分析與動力機制探討 |
余嘉裕; 周佳 |
 |
2004 |
亞洲太平洋季風的季節至年際預報系統的建立---子計畫四:亞洲季風的季節至年際預報系統的建立--海溫過程(II) |
余嘉裕 |
 |
2016-08 |
亞洲季風區降水型態(頻率和強度)變化與全球暖化關係 |
余嘉裕 |
 |
2002 |
亞洲季風氣候變化的季節至年際預報系統的建立---子計畫IV:亞洲季風的季節至年際預報系統的建立---海溫與陸地過程(I) |
余嘉裕; 周佳 |
 |
2004 |
亞洲季風的季節至年際預報系統的建立---子計畫四:亞洲季風的季節至年際預報系統的建立---海溫過程(III) |
余嘉裕 |
 |
|
以CAM5-SIT模式研究土地覆蓋變化驅動的氣候變化--海洋大陸區域去森林化 |
張瓊文; 許晃雄 |
 |
2020 |
以CAM5-SIT模式研究土地覆蓋變化驅動的氣候變化--海洋大陸區域去森林化 (II) |
張瓊文; 余嘉裕; 許晃雄 |
 |
2012 |
以防災與流域觀點探討西部高山地區雨量自動測報系統站網需求之研究 |
劉清煌 |
  |
2001 |
伴隨海氣交互作用之熱帶大氣低頻震盪(II) |
余嘉裕 |
 |
|
使用全球閃電資料探討颱風強度變化及結構特徵研究(I)(II)(III) |
周昆炫; 張振瑋 |
   |
2010 |
侵台颱風之 GPS 投落送飛機偵察及策略性觀測實驗---颱風飛機及衛星觀測資料之分析、驗證與動力研究 |
周昆炫 |
 |
2015-08 |
全球暖化下MJO 的變化 (II) |
張瓊文; 莊秉潔; 余嘉裕; 許晃雄 |
 |
2014-08 |
全球暖化下季內震盪的變化 |
張瓊文 |
 |
2001 |
南海季風實驗資料分析整合研究計畫---子計畫IX:南海地區中尺度對流系統及降水之研究---C-POL及TOGA雷達資料分析(II) |
劉清煌; 劉廣英 |
 |
2000 |
南海季風實驗資料分析整合研究計畫---子計畫九:南海地區中尺度對流系統及降水之研究---C-POL及TOGA雷達資料分析(I) |
劉清煌; 劉廣英 |
 |
2000 |
南海季風實驗資料分析整合計畫---子計畫九:南海地區中尺度對流系統及降雨研究─C-POL及TOGA雷達資料分析 |
劉清煌; 劉廣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