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本計劃旨在探討我國自1970 年代以來教育的不均度、所得分配及經濟成長三者之間的關係。我國近三十年來經濟的快速成長、人力素質的提升被認定是主要的因素之一。這個過程中當然必須歸功於這三十年來政府的兩次教育擴張政策。第一次是在1968 年的九年國民教育政策;第二次則是被認為是在1980 年代末期開始的高等教育擴張政策。這兩種不同的教育擴張政策都能提高人民的平均教育水準,但卻可能對人民教育程度的分配產生不同的影響。一是提升分配中較低程度勞工的教育水準,以增進這類勞工在勞動市場上的經濟地位﹔另一則是使更多的中等技術的勞工得以成為高技術之勞工。依此論述,第一種的教育擴張將改善人民的教育不均度,而第二種則會使教育不均度惡化。本計劃首先要來探討我國教育不均度之變化,利用分析所得不均度的Gini 係數的觀念,計算出一教育的Gini 係數。除此之外,我們也將探討教育擴張與所得分配在經濟成長過程之間的關係。當一國教育水準的提高是由高等教育的擴張所造成,而高等教育的擴張將造成教育不均度的擴大,故其國內所得不均度會因平均教育水準的提高而降低,但也因為教育不均度的擴大而擴大,其最後的結果將端視何者效應較大而定。本計劃之研究結果將可提供政府決策者重要的依據。當致力於貧富差距縮小的同時,教育經費的大量投資是否得當,不該只是看人民的平均教育水準或所得水準是否提升,更應該著重於教育擴張之後所造成教育不均度擴大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