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46965/50831 (92%)
造訪人次 : 12650962      線上人數 : 520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主頁登入上傳說明關於CCUR管理 到手機版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irlib.pccu.edu.tw/handle/987654321/8235


    題名: 蘭陽平原土地利用與海岸變遷關係之研究
    作者: 陳癸月
    貢獻者: 地學研究所
    關鍵詞: 土地利用
    海岸變遷
    地理統計
    Logistic迴歸
    地理資訊系統
    日期: 2002
    上傳時間: 2010-07-07 11:38:08 (UTC+8)
    摘要: 台灣近年來隨著經濟發展需求所帶來的河川築壩、攔水、攔沙等工程,及河床採砂、對海岸土地利用與海岸工程設施的急遽擴張、開闢各種產業地帶,並修築港口、防波堤及其他設施,使得影響海岸地形變遷的因子日益複雜且變化更加快速。本研究主要探討蘭陽平原等高線100公尺以下的地形區所瀕臨的海岸線,其平均高潮線自1960∼1997年的變遷情形;並針對平均高潮線往內陸推移5公里,所涵蓋區域之土地利用作空間分析,並建立土地利用與海岸變遷之間的相關性及多元迴歸模型。
    為證明土地利用與海岸變遷之間的相關性,分別比對1960、1975、1990及1997年1/50000地圖,分析蘭陽平原土地利用之空間發展型態、利用GIS將不同年代海岸線作套疊分析,瞭解海岸變遷情形;透過土地利用與地層下陷的相關性分析,找出影響海岸變遷重要因子──地層下陷──和土地利用變遷之間的相關係數,間接證明土地利用與海岸變遷的關係。最後以含定性變量的Logistic迴歸模型建立土地利用與海岸變遷之相關性。
    於蘭陽平原土地利用空間發展與變遷過程中發現,平原地區是人類活動集中的地區,以1960、1975、1990至1997年4期之土地利用圖作比較,可看出土地利用大致的變遷情形:水稻田為平原土地利用的主體、聚落主要沿道路沿線發展,而養殖漁業在1990年的土地利用途中明顯增加,於平原的東部沿海地帶,北起頭城、南迄五結密集的分佈。本應為顯著向外堆積之蘭陽平原海岸,各年代的地圖比對後發現,近三、四十年來不但沒有明顯的堆積出現,甚至出現後退的區段。克利金推估出的結果顯示,下陷量最大的區域以頭城和蘭陽溪出海口為最,年下陷量均達20公分以上,套疊土地利用圖發現,此地恰好重疊在魚塭養殖面積最為密集之處。
    地層下陷年速率與各年土地利用面積的相關性分析發現,道路、聚落與地層下陷相關性較高,呈正相關,其次為魚塭,亦呈中度正相關;與水稻田面積則呈現負相關的趨勢。Logistic分析結果顯示,魚塭在距海岸buffer1∼2公里內,和海岸線變遷呈現出魚塭面積越大、海岸侵蝕狀況越明顯的顯著相關;而沿海聚落則在buffer2∼3公里內和海岸線變遷的迴歸式也具有顯著性,即聚落面積越大,侵蝕狀況越明顯。證明人為土地利用改變,確實會影響海岸變遷,尤70年代起蓬勃發展的沿海地區養殖漁業、河川上游的整治工程等,導致地下水位下降、沿海地層嚴重下陷,導致河川補注地下水量增加、逕流量減少,加上治山防洪計畫、在上游設置攔沙壩、興建堤防圍堵、設堰攔阻取水,使得輸砂能力明顯減弱,致海岸沙源減少,於是造成了蘭陽平原海岸今日受親時候退的現況。
    顯示於類別:[地理學系] 博碩士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0KbUnknown252檢視/開啟


    在CCUR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