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46962/50828 (92%)
造訪人次 : 12435128      線上人數 : 532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主頁登入上傳說明關於CCUR管理 到手機版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irlib.pccu.edu.tw/handle/987654321/691


    題名: 臺灣草蜥複合種群種間雜交現象的探討---微衛星基因座的開發與應用
    作者: 林思民
    關鍵詞: 種化
    雜交
    雜交帶
    台灣草蜥
    微衛星基因座
    日期: 2005
    上傳時間: 2009-07-23 15:06:25 (UTC+8)
    摘要: 侷限分佈於東亞地區的草蜥屬蜥蜴(Takydromus),不但在島嶼地區形成高度的多樣性,亦成為臺灣特有比例最高的兩棲爬行類群之一。臺灣草蜥複合種群(Takydromus formosanus species complex)由數個臺灣特有的物種所組成,並包含了兩個近年在北部與東部地區分別發現的新種(T. chrysopunctatus sp. nov. 與T. luyeiensis sp. nov.)。利用粒線體DNA所進行的親緣地理學研究,顯示這兩個姊妹種的分歧極可能與中央山脈的隆升有直接的關係。研究並顯示兩群蜥蜴目前在立霧溪的南北岸形成一個狹窄的交會帶,在地理分佈上壁壘分明。生殖隔離(reproductive isolation)常常是種化的「原因」,但也常常是種化的「結果」。近緣物種分佈交會處所形成的雜交帶(hybrid zone),不但成為演化學中最好的天然實驗室,也成為演化學家一窺演化現象的窗口。然而由於此種固定區域的天然雜交帶在自然界之中並不常見,因此國內鮮少有人從事相關的研究;即使在國際上亦不甚普及。我們在立霧溪發現的這個交界帶,無疑地成為探討爬行動物種化事件(speciation)與種間界限(species boundary)絕佳的研究場所。本研究計畫首先擬針對兩個新種草蜥,開發並測試具有種鑑別力(species specific)的微衛星基因座。其次,則將利用交界帶採集的標本,探討自然環境下種間雜交的現象、程度與歷史。這些研究將有助於瞭解爬行動物的種間界限與種化過程,並可作為後續關於天擇、性擇、與保育遺傳學等實驗設計的基礎,以供更加深入探討這兩個姊妹物種在交界地區的演化機制。
    顯示於類別:[生命科學系] 研究計畫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描述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RRPG941029.pdf100KbAdobe PDF1837檢視/開啟


    在CCUR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