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侷限分佈於東亞地區的草蜥屬蜥蜴(Takydromus),不但在島嶼地區形成高度的多樣性,亦成為臺灣特有比例最高的兩棲爬行類群之一。臺灣草蜥複合種群(Takydromus formosanus species complex)由數個臺灣特有的物種所組成,並包含了兩個近年在北部與東部地區分別發現的新種(T. chrysopunctatus sp. nov. 與T. luyeiensis sp. nov.)。利用粒線體DNA所進行的親緣地理學研究,顯示這兩個姊妹種的分歧極可能與中央山脈的隆升有直接的關係。研究並顯示兩群蜥蜴目前在立霧溪的南北岸形成一個狹窄的交會帶,在地理分佈上壁壘分明。生殖隔離(reproductive isolation)常常是種化的「原因」,但也常常是種化的「結果」。近緣物種分佈交會處所形成的雜交帶(hybrid zone),不但成為演化學中最好的天然實驗室,也成為演化學家一窺演化現象的窗口。然而由於此種固定區域的天然雜交帶在自然界之中並不常見,因此國內鮮少有人從事相關的研究;即使在國際上亦不甚普及。我們在立霧溪發現的這個交界帶,無疑地成為探討爬行動物種化事件(speciation)與種間界限(species boundary)絕佳的研究場所。本研究計畫首先擬針對兩個新種草蜥,開發並測試具有種鑑別力(species specific)的微衛星基因座。其次,則將利用交界帶採集的標本,探討自然環境下種間雜交的現象、程度與歷史。這些研究將有助於瞭解爬行動物的種間界限與種化過程,並可作為後續關於天擇、性擇、與保育遺傳學等實驗設計的基礎,以供更加深入探討這兩個姊妹物種在交界地區的演化機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