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47249/51115 (92%)
造訪人次 : 14069515      線上人數 : 359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主頁登入上傳說明關於CCUR管理 到手機版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irlib.pccu.edu.tw/handle/987654321/6555


    題名: 從戰火中孕育理想:中國對聯合國成立的看法(1941-1945)
    作者: 傅璿華
    貢獻者: 史學系
    關鍵詞: 聯合國
    國際組織
    報紙輿論
    大公報
    中央日報
    新華日報
    大西洋憲章
    莫斯科四國宣言
    敦巴頓橡園會議
    日期: 2004
    上傳時間: 2010-07-06
    摘要: 本文主要是觀察中國在抗戰期間(1941-1945),對於聯合國成立的態度。考量到聯合國這項議題涉及的層面廣泛,非單一論文所能涵蓋。故以中國報紙輿論為本文的焦點,再搭配官方的檔案資料,以完整瞭解當時中國對未來國際組織的期望。由於本文不可能對所有報紙進行地毯式的探究。因此,本文將選擇具代表性,而立場又頗為不同的《大公報》、《中央日報》與《新華日報》這三者來做為討論的對象。
    本文共有五章,除了緒論和結論之外,第二章「理想的醞釀:中國對國際組織的初步回應(1941-1943)」,將分成三節來敘述之。第一節將簡略介紹1941年大西洋憲章發表的背景,並分析中國報紙輿論和官方對憲章的評價。第二節將從國民政府與報紙輿論這兩種角度,來看他們對於1943年莫斯科四國宣言(Moscow Declaration on General Security)所進行的解讀。第三節則是論述1941至1943年這段時間,中國報紙輿論對於國際組織的各種構想,以瞭解當時的中國,對於戰後的國際組織有何期許。
    第三章「具體方案的擬定:中國在敦巴頓橡園會議期間的看法(1944)」,將分成三節來探討中國對敦巴頓橡園會議所進行的準備,與這段期間所呈現出來的態度。第一節先分析國民政府於會前所擬出的各項方案,並將這些方案的觀點,與先前報紙輿論的看法做一連結。第二節則是談報紙輿論在第二階段的敦巴頓橡園會議(即所謂「中國階段」)召開之前,對於戰後國際組織所提出的建議。第三節則分析中國報紙於會後的言論。該節將著重在報紙輿論對於「國際組織建議案」(敦巴頓橡園會議的成果)的評價。
    第四章「聯合國的成立:中國對舊金山會議各項議題的看法(1945)」,共分成四節來討論。第一節首先描述「大國一致原則」(即五強擁有否決權)的確立,並討論當時中國官方與報紙輿論對這項原則的看法。第二節則說明中國報紙輿論對於舊金山會議召開之前,一些事態發展的解讀。第三節將重心擺在探討舊金山會議的過程,和報紙輿論對各項議題的反應。第四節則從報紙輿論的角度,來瞭解當時的中國,對於聯合國成立後的發展有何願景。
    顯示於類別:[史學系暨研究所] 博碩士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0KbUnknown209檢視/開啟


    在CCUR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