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46962/50828 (92%)
造訪人次 : 12465354 線上人數 : 883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全部CCUR
文學院
史學系暨研究所
--博碩士論文
查詢小技巧: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進階搜尋
主頁
‧
登入
‧
上傳
‧
說明
‧
關於CCUR
‧
管理
文化大學機構典藏 CCUR
>
文學院
>
史學系暨研究所
>
博碩士論文
>
Item 987654321/6545
資料載入中.....
書目資料匯出
Endnote RIS 格式資料匯出
Bibtex 格式資料匯出
引文資訊
資料載入中.....
資料載入中.....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irlib.pccu.edu.tw/handle/987654321/6545
題名:
唐代政局盛衰轉變時期-以穆宗長慶朝為例
作者:
賴世賢
貢獻者:
史學系
關鍵詞:
唐代
唐憲宗
唐穆宗
藩鎮
宦官
黨爭
裴度
河北三鎮
日期:
2004
上傳時間:
2010-07-06
摘要:
安史亂後對中晚唐政局影響最大且最為後人所詬病的就是宦官、藩鎮、朋黨三大問題,而它們亦是造成唐朝衰亡的主因,章群先生曾云:「自肅宗以下至於武宗之政事,藩鎮、宦官、朋黨三事足以盡之」, 可見這三者與中晚唐政局發展息息相關。而穆宗一朝,則又是此三大弊端發展變化的最關鍵時期,如歸順唐中央的藩鎮不久即復叛而去;宦官手刃憲宗擁立穆宗,開啟了宦官弒君的先例,此後宦官權勢極盛,君主的生殺廢立遂掌握在此輩之手;黨爭也因穆宗主聽不明,識度有限,朝中政事皆委之權臣閹寺的情況下而形成加劇。故長慶朝雖只有短短的四年時光,但卻是上承憲宗功成之後,下開晚唐國政日衰的局面,因此筆者欲以穆宗及長慶政局作為研究撰寫對象,來瞭解中晚唐政局盛衰的關鍵與變化。
本文的研究方法,在文章架構上,以長慶年間的統治階層為主軸,旁及憲宗與敬宗兩朝之事。先論述憲宗「元和中興」的功蹟及晚期的荒誕,再對穆宗作細緻的探討,比較其與乃父統治風格、個性的異同,而後說明君主、宰相、宦官三者相互的政治關係與權力變化,用以剖析及解釋藩鎮復叛的原因與黨爭發生加劇的關鍵所在,進而瞭解宦官、藩鎮、黨爭三者的發展及如何影響中晚唐政局。
至於史料運用上,則以《舊唐書》、《新唐書》、《資治通鑑》、《唐會要》、《冊府元龜》、《唐大詔令集》、唐人詩文集等為主,並參考唐以後歷代文人史家所著的筆記小說、文集及其它相關史料,相互引用考證,同時亦運用近代學者的研究成果與著錄,做為佐證,以加強文章內容結構的完整。
本文共分為五章,除第一章緒論和第五章結論外,主要討論重點為二、三、四章,茲分析如下:
第一章〈緒論〉:旨在說明筆者的研究動機,研究方法、歷來研究成果回顧與本論文各章節分析。
第二章〈元和、長慶政局治亂的演變〉:文分三節。第一節敘述唐憲宗本身的勵精圖治和能用賢臣,接以君臣同心協力削平各地藩鎮,創造「元和中興」之局。第二節論述唐憲宗功成之後的驕奢生活,有別於初期雄才大略的作風。後期即因憲宗罷黜賢臣、親近佞人、寵信宦官、迷信方士丹藥等荒唐作為而替他帶來殺身之禍,並開啟日後長慶政局亂象之源。另外憲宗之死雖出自宦官之手,但背後實牽涉到皇位角逐之爭,唐穆宗因靠王守澄等宦官支持才得以順利登基為帝,因此憲宗被弒事件穆宗所扮演的角色為何,其是否事先知情、甚至是否為其主導,就是本節所要探討的另一個重點。第三節則是論述唐穆宗的統治經過,由於穆宗缺乏治國才能,魄力不及憲宗,又承襲了皇室貴族固有的驕逸奢靡之性,故此時政治、經濟等各方面已漸敗壞不可為。雖然在面對如此惡劣的環境下穆宗曾展開一連串的改革措施,並重用相關人才,讓局勢一度好轉,但穆宗驕縱成習、昏庸成性的統治,使得這些改革措施最終亦挽救不了國家危機。
第三章〈藩鎮的復叛〉:文分三節。第一節敘述唐穆宗之前中央與藩鎮的關係,從藩鎮割據的形成、唐代宗的姑息縱容藩鎮、唐德宗初期的勦藩經過與奉天之難後德宗對藩鎮態度的丕變、憲宗即位後一改過去唐中央對跋扈藩鎮姑息養姦的懦弱態度,採取武力討伐,對此來作一個較完整的論述。第二節探討長慶年間河北三鎮復叛朝廷的原因及經過,並分析說明唐中央統治階層的各項政策、措施、人事安排、軍事部署的失當,及河朔叛亂的火苗引發全國各地藩鎮大反叛之情形。第三節則從唐中央統治區域與河北三鎮之種族文化差異性,來分析解釋河朔地區由順轉逆,再度脫離唐中央而實行地方割據的情形,並以河北三鎮藩帥之種性與接受胡化、漢化程度的高低來說明其對唐中央政府的向心力。
第四章〈激烈的朋黨之爭〉:文分三節。第一節論述牛李黨爭發生的遠因,先分析論證元和三年(808)的對策事件不為黨爭的開端,而以元和年間朝臣對藩鎮的和戰之爭來說起,其間分析了朝臣與宦官、李吉甫與李絳的和戰爭執,後敘述主戰派人物裴度與主和派領袖李逢吉的衝突,因憲宗主張武力征討,加以內朝大宦吐突承璀的支持,故裴度得勢,逢吉遭貶斥,日後二人繼續鬥爭,間接開啟了牛李黨爭的序幕。第二節則討論牛李黨爭發生的真正原因,先敘述李德裕與李宗閔因長慶元年(821)的科舉事件而結怨對立,及分析說明裴度與元稹之間的鬥爭經過,後再從李逢吉勾結宦官,結黨以傾裴度,並提拔牛僧孺而排擠李德裕,打擊李紳等人,來說明這些人事紛爭實為牛李黨爭的開端。第三節則以宦官為主軸,來論述牛李黨爭的興衰與宦官的關係。宦官是中晚唐政治權力的核心所在,因此不管是牛僧孺、李宗閔,甚至李德裕,要打擊對手都必須內結宦官為奧援才行,所以內廷宦官對外朝士大夫之間的黨爭支持與否,才是黨禍可否繼續下去的關鍵所在,故本節將從此一觀點來分析說明兩者之間的關係。另外當時也有一些朝臣不屈服於宦官的淫威,敢於針砭時弊,力抗宦官集團,「永貞革新」、「宋申錫事件」、「甘露之變」等即是朝士與宦官衝突的結果,本節亦將有論述說明。
第五章〈結論〉:對前述各章作一綜合性的檢討,並申述己見。
顯示於類別:
[史學系暨研究所] 博碩士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大小
格式
瀏覽次數
0Kb
Unknown
281
檢視/開啟
在CCUR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