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大學機構典藏 CCUR:Item 987654321/5821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笔数/总笔数 : 47249/51115 (92%)
造访人次 : 14160309      在线人数 : 449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寻范围 查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检索词汇前后加上"双引号",以获取较精准的检索结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寻,建议至进阶搜寻限定作者字段,可获得较完整数据
  • 进阶搜寻
    主页登入上传说明关于CCUR管理 到手机版


    jsp.display-item.identifier=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irlib.pccu.edu.tw/handle/987654321/5821


    题名: 孔子道德哲學思想及其歷史演變
    作者: 陳俊興
    贡献者: 哲學研究所
    关键词: 孔子
    道德
    日期: 2006
    上传时间: 2010-07-05 10:07:56 (UTC+8)
    摘要: 本文迥異於台灣學界對孔子道德哲學的看法,採用另一種思考的方向來看孔子的道德哲學,孔子基於人類具有趨利避害的本性,提出對道德的要求,這是孔子全部道德立論的前提。
      孔子把道德行為劃分作初級和高級道德兩種發生模式:根據不安之情引起心理效應,作為內在說服和根據,推動初級道德行為的發生,通過學習培養道德理性作為外在說服和根據建立高級道德行為的動機。個人從高級道德做起,必然得到他人以初級道德的回報,最終逹到利人利己的結果。
      孔子實行道德的目標,是使人類追求和諧互利的慾望得到合理的滿足。
      孔子道德觀無論是從立論前提,建構依據和逹至目標等方面,還是從環境條件對道德實行的限制作用來看,圴基本符合經驗主義道德觀的特點與要求。因此,孔子的道德思想就是經驗主義類型的道德觀在中國倫理史上的最初體現。
    显示于类别:[哲學系暨研究所] 博碩士論文

    文件中的档案:

    档案 大小格式浏览次数
    0KbUnknown1306检视/开启


    在CCUR中所有的数据项都受到原著作权保护.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