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47145/51011 (92%)
造訪人次 : 13883534      線上人數 : 1159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主頁登入上傳說明關於CCUR管理 到手機版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irlib.pccu.edu.tw/handle/987654321/556


    題名: 竹子湖地區自然與人文資源細部調查
    作者: 王義仲
    林志欽
    關鍵詞: 陽明山國家公園
    竹子湖
    日期: 2005
    上傳時間: 2009-07-22 15:22:39 (UTC+8)
    摘要: 陽明山因為於臺灣之最北端,早期先民從外地抵台後,經常以此為發展的第一站,因此本區很早就有先民漁獵和農耕的遺跡,而歷經清朝時期、荷蘭治臺、日本治臺、國民政府等不同政權更迭與開發,使竹子湖地區成為人文發展悠久的地區,在本區的許多產業活動如稻米、花卉等都扮演過劃時代的興革。由於早期的農業墾植,加上近期遊客量相當多,所以附近的植物社會環境存在著原生植群、人工林、次生林、農作地與非耕地等多種環境。從棲息地多樣性的角度而言,竹子湖附近有著天然的環境,也有干擾過後恢復中的環境,同時也有干擾嚴重的環境,因此進行植物社會調查,若能配合動物調查的進行,將動物社會狀況與植物社會狀況結合,以更了解動物與植物生態的關連性,這也是生物多樣性強調的生態系統多樣性,並且更能夠了解本研究區域內的動植物生態運作機制。關於本區人文歷史的研究,李瑞宗教授曾經在民國86年間舉行座談會,並將座談內容整理成「湖底座談會及竹子湖座談會(李瑞宗,1997)」、「西北分區訪談記錄」、「東北分區訪談記錄」與「十八份、頂湖座談會及菁礐、山豬湖座談會」等四本訪談記錄,林俞均(2000)亦曾進行訪談並整理出版。本研究除蒐集文獻、整理前人訪談資料之外,同時再進行個別訪談,以瞭解竹子湖地區之歷史發展與人文變遷,瞭解產業之詳細變遷資料及竹子湖地區之造林計畫,造林樹種、面積之文獻紀錄,將資料彙整成完整之開發史,以提供陽明山國家公園未來經營管理之參考。
    顯示於類別:[森林暨自然保育學系 ] 研究計畫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描述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922412H034.pdf11025KbAdobe PDF1209檢視/開啟


    在CCUR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2006-2025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