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47121/50987 (92%)
造訪人次 : 13812015      線上人數 : 248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主頁登入上傳說明關於CCUR管理 到手機版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irlib.pccu.edu.tw/handle/987654321/53986


    題名: 論聽覺與視覺之間的共感覺: 以〈淡水夕照〉及〈破碎的橄欖枝〉為例
    Synesthesia Between Auditory and Visual Perception: Examples of Tamsui Sunset and The Broken Olive Branch
    作者: 潘靖恩
    PAN, JING-EN
    貢獻者: 中國音樂學系
    關鍵詞: 共感覺
    音樂與繪畫
    作曲
    民族文化
    AI人工智慧
    日期: 2024
    上傳時間: 2025-03-14 15:53:23 (UTC+8)
    摘要: 在現代藝術的多元融合中,特別是電影配樂的創作過程,聽覺與視覺元素之間的互動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音樂不僅是背景的補充,還能塑造並引導觀眾的情感體驗。這種影響力來自於音樂與繪畫之間的共感覺現象,一種跨感官的感知方式,其中聲音可以引起視覺的感知反應,反之亦然。研究探討了音樂和繪畫在創作時彼此交互影響,進而提升作品的情感和理解。
    視覺中所討論的色彩在物理上是由波長所定義,在藝術和心理學中,更承載了豐富的象徵意義。例如,紅色不僅是波長的表徵,它同時象徵著熱情、危險或愛情的情感寓意。這種象徵的運用,使得音樂不僅是聽覺的藝術形式,也是視覺和情感的表達方式。通過音樂和繪畫的結合,創作者能夠增強作品的情感深度和多維度的觀感體驗。
    AI技術的引入為藝術創作開拓了新的可能性,尤其是在音樂與視覺轉換的精確性和效率上,展現了強大的輔助能力。因此,共感藝術的突破可應建立在人類創意與AI技術的深度結合之上,以實現文化價值與科技創新的和諧融合。
    音樂與繪畫兩者之間的結合不僅豐富了藝術語言,也拓展在寫作上觀眾的感官體驗。這種跨感官的交互不僅展示了音樂與繪畫的融合,也促進了對藝術表達更深層次的理解和欣賞。
    關鍵字:共感覺、音樂與繪畫、作曲、民族文化、AI人工智慧
    顯示於類別:[音樂學系所] 專書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描述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index.html0KbHTML41檢視/開啟


    在CCUR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