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名: | 班次、車廂座位與大眾運輸的票價競爭 Schedules, Seating, and Fare Competition in Public Transport |
作者: | 簡呈穎 CHIEN, CHENG-YING |
貢獻者: | 經濟學系 |
關鍵詞: | 自由座 班次 行車時間 座位空間 站立空間 票價競爭 大眾運輸 靜態賽局 |
日期: | 2024 |
上傳時間: | 2025-02-24 14:37:31 (UTC+8) |
摘要: | 112年10月1日當時正逢中秋連假最後一天,從下午開始台中高鐵站出現大量人潮,排隊人潮甚至從高鐵站內一路延伸至站外,有民眾因而排了兩小時還沒上車,發生此事件後,高鐵所採取的應變措施除了加開自由座的班次外,更將座位拆除,增加自由座的乘載量。以台北台中為例,高鐵每日約有80~91趟班次,車廂共有12節,其中3~4結為自由座,載客量為989人,標準車廂為700元自由座則為675元。台鐵自強號每日為15趟班次,車廂為12節,其中6節為自由座,載客量為566人,座位價格375元自由座則為全票之95折,約為356元,但旅客仍較傾向高鐵。就台鐵而言,該如何宣導期本身優勢使民眾意願增加也是個問題,且增加自由座成載量的方法根本無法解決,畢竟每個人的身形及行李多寡才是影響的關鍵,且有部分人就是為了享受不需要開車的旅行才選擇此運輸方式,而這只會失去有這部份需求的民眾,因此這種治標不治本的方式根本無法真正解決問題。
基於前述高鐵與台鐵服務的比較,本文欲研究兩家大眾運輸公司在班次的調整與車廂空間中座位與自由座比例的分配上是否會影響價格及乘客量?因此本篇文章以探討當兩家運輸業者面對影響乘客效用的班次、行車時間、座位空間占車廂容量之比例及站立空間占車廂容量之比例等因素時,透過靜態賽局了解兩家公司如何在票價與車廂容量上相互競爭。
研究結果顯示(1)對旅客有吸引力的因素不外乎就是,較低的價格及較短的行車時間,(2)座位區的多寡會影響價格,一旦比例過大將導致價格提升,(3)站位區所帶來的負面影響越大,將使得旅客搭乘的意願降低。
關鍵詞:自由座、班次、行車時間、座位空間、站立空間、票價競爭、大眾運輸、靜態賽局 |
顯示於類別: | [Department of Economics & Graduate Institute of Economics ] thesi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