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46962/50828 (92%)
造訪人次 : 12463234      線上人數 : 761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主頁登入上傳說明關於CCUR管理 到手機版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irlib.pccu.edu.tw/handle/987654321/53158


    題名: 從社會認同理論分析兩岸關係中文化認同之研究 ——以南投縣陸配為例
    The Study on Cultural Identity of Cross-Strait Relations in the view of Social Identity Theory- take Nantou County’s Mainland Spouse for example
    作者: 史雪燕
    貢獻者: 國家發展與中國大陸研究所國家發展組
    關鍵詞: 認同
    社會認同理論
    南投地區
    文化認同
    日期: 2023
    上傳時間: 2024-03-07 15:12:37 (UTC+8)
    摘要: 文化是人類活動,就是人類之間共同符號之符號化結構。文化內容包括文字、圖騰、繪畫、聲調、語言乃至於文學等方面,皆可算是文化的範圍中。同時,文化同時也是同一歷史時期的綜合體,帶有同樣的工具與製造技術皆為文化的特徵。認同就是身份、個性、同一性與差異性之探討,認同包含客觀身份和主觀認識上的同一性。文化認同(Cultural Identity)是指人們長期共同生活在一個民族共同體,形成的一種對本民族文化的體認,這是一種自我認知和自我界定,其核心是一個民族精神價值的共識。從性質上分析,民族認同是以原生性要素為基礎的一種共同性,這屬於文化認同:與民族認同伴隨的是國家認同,這種認同以政治合法性和意識形態為基礎,屬於政治認同的一種。但很多時候,政治認同與文化認同交織交錯,共同發揮影響。
    陸配的文化認同是值得研究探討的主題,包括陸配在大陸及來到台灣後的文化認同,兩者間的變化及比較,從社會認同中的三個指標來加以剖析探討。大陸新娘來臺已有一段時間,然而部分臺灣民眾始終將陸配視為外來的「他者」,然一般大眾所認知的「大陸新娘」與真實生活中的「大陸配偶」,實有一段差距,特別是在文化認同的顯現,故開啟本文的問題意識。
    本文的研究動機如下:(一)對於認同理論內涵產生研究興趣(二)對於兩岸關係中文化認同的本質及內涵的探討產生研究好奇心(三)對於筆者所在的南投縣新住民的文化認同觀的探討,本文對當地新住民進行訪談調查進而對陸配的文化認同觀產生研究興趣。本論文的研究目的有三::(一) 了解認同理論的內涵。
    (二) 探討兩岸關係認同中的文化認同情況。(三) 透過南投縣十三鄉鎮陸配的訪談結果,找出陸配對兩岸關係中文化認同的實際情況。
    本文採取社會認同理論( Social Identity Theory)作為本文研究途徑,社會認同理論乃係泰弗爾(Tajfel)在1970和1980年代提出的理論,區分個體認同與社會認同。泰弗爾將社會認同定義爲:「個體認識到他屬於特定的社會群體,同時也認識到作爲群體成員帶給他的情感和價值意義。南投縣十三鄉鎮陸配代表既有個人對兩岸的文化認同,也有群體對於對兩岸文化認同」。本文在研究方法上則採取的是文獻分析法(Documental Analysis)、與訪談法(Interview Method)。本文採取文獻分析法與訪談法以達成本文的研究目的。
    本文的訪談法主要是針對南投地區十三個鄉鎮市的陸配爲分析的對象,透過對於訪談的題目,然後進而找出這些陸配對於文化認同中的看法。本研究經由文獻分析法後,再經由對南投縣新住民做深度之訪談,取得第一手之資料,以供後續研究之依據。
    本文的文獻回顧乃從社會認同理論及兩岸認同觀及文化認同之相關文獻;本文的研究架構乃係利用社會認同理論本身有三個重點內容,包括分類、認同與比較,透過社會認同理論中的三個面向進行對南投地區十三鄉鎮市陸配分析。
    顯示於類別:[國家發展與與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博士班] 博碩士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描述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index.html0KbHTML82檢視/開啟


    在CCUR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