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大學機構典藏 CCUR:Item 987654321/52704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笔数/总笔数 : 47225/51091 (92%)
造访人次 : 14000372      在线人数 : 251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寻范围 查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检索词汇前后加上"双引号",以获取较精准的检索结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寻,建议至进阶搜寻限定作者字段,可获得较完整数据
  • 进阶搜寻
    主页登入上传说明关于CCUR管理 到手机版


    jsp.display-item.identifier=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irlib.pccu.edu.tw/handle/987654321/52704


    题名: 方崬清作品《秋之旋》、《雲起時》之樂曲分析與演奏詮釋
    The analysis and interpretation about the composition of "Melody in the autumn","The variety of clouds" by Fang Dongqing
    作者: 宋芸
    贡献者: 中國音樂學系
    关键词: 方崬清
    《秋之旋》
    《雲起時》

    室內樂
    日期: 2023
    上传时间: 2023-07-06 13:04:49 (UTC+8)
    摘要: 現代國樂作品中,部分作曲家在接受西方音樂教育的薰陶之下,開始運用西方音樂的創作手法與中國傳統民俗文化的素材進行結合並創作,使作品帶有中西合壁及多元化的色彩。在方崬清的作品《秋之旋》、《雲起時》,運用東方與西方樂器的混和編制,使彼此產生融合、碰撞與矛盾之關係,將兩者達成相互呼應襯托的作用。運用聲部間的互動,呈現室內樂形式的效果。而「中國傳統文化」與「西方交響樂化」經過結合形成一部作品,是方氏在創作中一直秉持的理念,獨有的風格使作品充分展現個人創作特色。本文將針對方崬清的作品:《秋之旋》箏與弦樂團、《雲起時》箏與八把大提琴、打擊樂群,兩首不同編制的室內樂作品,進行曲式結構分析,探究箏與各聲部間交錯、融合的特點。於第四章統整兩首作品的樂曲架構、曲式分析及演奏詮釋,分別為:聲部間的對應關係、箏聲部在作品中的呈現。透過本文,探討《秋之旋》、《雲起時》樂曲結構及詮釋分析,更加了解方崬清在箏與室內樂的創作理念。
    显示于类别:[中國音樂學系] 博碩士論文

    文件中的档案:

    档案 描述 大小格式浏览次数
    index.html0KbHTML158检视/开启


    在CCUR中所有的数据项都受到原著作权保护.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