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禪」之緣起,始於釋迦牟尼佛囑咐迦葉尊者之「心印」法門,昔時佛在靈山會上拈花,迦葉尊者會心微笑。當下佛即說:「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付囑摩訶迦葉」
正因為是教外別傳,故於西土印度稱迦葉尊者為禪宗始祖,法嗣代代相傳至菩提達摩禪師為第二十八代祖。達摩東渡到中國,成為東土初祖,以四卷《楞伽經》為法典,印度隨身攜來的袈裟為信憑,從此法脈傳付,歷傳慧可、僧璨、道信,四傳至弘忍,是為東土禪宗五祖。
五祖弘忍對禪宗的建樹與影響甚巨,要言之為:
一、
(一)於馮茂山建立東山寺。
(二)從四祖所建立的僧團制度中加以提升、凝聚,使農禪兼具的生活模式成為農禪合一的修行模式。
(三)廣揚禪道,極盛一時,四方請益,月逾千計,人稱東山法門,舉世聞名。
二、
五祖弘忍培養出許多名重一時的禪僧。如《楞伽師資記》中記載的十大弟子:神秀、智詵、慧安、劉主簿、慧藏、玄約、法如、慧能、智德、義方。另外《圓覺經大疏釋義鈔》記載十人,《歷代法寶記》記載十一人,《景德傳燈錄》記載十四人,《傳法正宗記》記載十四人,《五燈會元》記載五人。(其中人名多有重複)
最為人樂道的是,五祖沒有傳法給隨侍自己多年,已是東山寺首座講師的神秀,卻選擇尚未出家不識字的農民慧能為接位傳人,這是禪宗史上的一則傳奇。而弘忍的獨具慧眼與堅毅果斷,也致使後世禪宗在中國的佛教界大放異彩。
三、
綜論五祖對禪宗的貢獻:
(一) 對禪宗的改變
1、廣開法門,有教無類,收徒不擇根器背景,平等接納。
2、農禪合一,使禪宗的修行進入「生活禪」的境界。
3、由以「漸悟禪」為重心的修行,轉變為「頓悟禪」。
4、改變弘化經典,以《金剛經》取代原本的《楞伽經》。
5、將佛教禪僧示寂後的荼毘火葬儀軌,改成全身舍利的塔塟模式。
(二) 對禪宗的影響
1、門徒弘法,遍佈天下,擴展禪宗格局。
2、禪宗修行理論,與日常生活結合,致使禪風盛行。
3、提升禪宗形象,成為優雅、清高的表徵,普遍得到知識分子的接納和歡迎。
弘忍傳法慧能之後,沒有顧慮當時世人的批判,反而縝密安排印宗法師南下廣州,替慧能授戒剃度,讓慧能具備真正比丘身分,得以公開弘法。弘忍的用心和付出,不是一般為人師者可以做到,或必須做到的事情。五祖弘忍與六祖慧能師生之間的互信互知,真正是達到了以心傳心的程度,故將禪宗五祖弘忍大師,一生的思想行為加以研究闡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