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清中期之後,飽受西方列強侵擾,清朝統治者自洋務運動開始後逐漸自強,但是長期落後的發展力與工業水準束縛了清朝發展速度。晚清重臣李鴻章在此時期敏銳捕捉到豫日本聯合之機會,以此來攜手面對西方列強。李鴻章拋棄傳統中國華夷意識形態,力主與日本簽訂近代兩國第一個國際條約—《中日修好條規》,但是兩國關係並未像李鴻章預想一樣走向聯盟性質,反而在短時間內爆發衝突,險些發生戰爭。霎時間,聯日逐漸變成防日之勢,在此時期,清朝諸多實力派大臣對此進行討論,究竟是聯日亦或者是防日,成為了海防論初期討論的重點問題。在聯日與防日之間,李鴻章的觀察角度在當世時的士大夫中是獨具一格的眼光,但是其自身成長歷程制約了他對日本的瞭解程度,聯日從初始便不會成型,而防日則也是未能全年實施,本文探討之內容便是在聯日與防日之間,對清廷及李鴻章所作的一切準備進行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