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47126/50992 (92%)
造訪人次 : 13839868      線上人數 : 218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主頁登入上傳說明關於CCUR管理 到手機版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irlib.pccu.edu.tw/handle/987654321/50831


    題名: 烏克蘭與台灣半總統制的憲政經驗比較
    Comparison of Constitutional Experience Between Ukraine and Taiwan's Semi-Presidential System
    作者: 張現安
    貢獻者: 政治學系
    關鍵詞: 半總統制
    Semi-Presidential System
    日期: 2021
    上傳時間: 2023-02-13 13:42:47 (UTC+8)
    摘要: 烏克蘭與台灣雖然在上游的憲政選擇部分有著高度的相似之處,但在中游的憲政運作部分卻出現了明顯的差異,並影響了下游的民主鞏固部分。本論文之研究目的,希望能從憲政運作中得到線索,找出差異之所在以及產生的原因。
    烏克蘭與台灣無論是在政治制度、政治背景或是政治環境上都大同小異,但在憲政運作的表現上以及民主鞏固的成果上烏克蘭卻都大幅落後於台灣。兩國之間究竟存在著哪些差異才導致如此結果,這是本文想要釐清的,也是縱貫本文主軸的問題意識。本文希望透過比較研究兩國在半總統制下異同之處,讓烏克蘭的經驗得以成為台灣的借鏡,這也是本文的研究目的。
    本文的研究方法,以文獻分析法為主,並以制度分析法與比較分析法為輔,交互運用三者作為分析現象之工具。本文先分別對烏克蘭與台灣的上、中、下游部分以文獻分析法進行研究。在上游的制度建立部分,本文將先介紹兩國轉變成新興民主國家的前因後果,並簡述民主轉型的政治背景以及制憲時刻的博弈過程;接著再藉由結合憲政體制中制度性因素以及其他非制度性因素,構建出總統、總理與國會三者的實質權力三角關係。在中游的憲政運作部分,本文將先簡述兩國民主化之後的政治經驗,接著再分別以政黨體系、府會一致性以及黨權歸屬三種角度分析個案,並綜合檢視三者進而勾勒出兩國各自的府會關係、府院關係以及府黨關係。而在下游制度成效的民主鞏固部分,則是以政黨信賴度、清廉印象指數以及大選投票率,三項指標作為參考依據,政黨信賴度可以檢測新興民主國家的政黨政治文化發展狀況,清廉印象指數可以看出作為黨國體制遺產的恩庇侍從主義的影響程度,而大選投票率則可看出強人政治文化的影響程度以及公民參與的程度。最後再以比較分析法進行對照研究,藉以釐清在上、中、下游兩國分別有何相似和相異之處。
    顯示於類別:[政治系暨政治學系碩博士班] 博碩士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描述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index.html0KbHTML123檢視/開啟


    在CCUR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