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大學機構典藏 CCUR:Item 987654321/48216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笔数/总笔数 : 47249/51115 (92%)
造访人次 : 14369625      在线人数 : 655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寻范围 查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检索词汇前后加上"双引号",以获取较精准的检索结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寻,建议至进阶搜寻限定作者字段,可获得较完整数据
  • 进阶搜寻
    主页登入上传说明关于CCUR管理 到手机版


    jsp.display-item.identifier=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irlib.pccu.edu.tw/handle/987654321/48216


    题名: 清雍正本《湖廣通志‧藝文志》研究
    作者: 何安瑜
    贡献者: 中國文學系
    关键词: 雍正本《湖廣通志》
    康熙本《湖廣通志》
    方志
    明清通志
    藝文志
    Huguang Tongzhi
    Local Chronicles
    Art History
    日期: 2020
    上传时间: 2020-08-04 13:55:46 (UTC+8)
    摘要: 中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為了溝通有無,文字及語言就如此形成,同樣的承載文字的文體及書籍也如雨後春筍一般出現,在時空背景不同的需求下,各樣文體便具有各自的代表意義與作用。在這眾多的文體之中,出現了「似地非地、似史非史」的志書,就這麼樣悄然無聲的出現於眾人的眼前。作為服務政治的產物,它包羅萬象,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對於其所設定的範圍中的資料無所不包,提供了許多當地的風土民情,使得政府在統治的期間能下達有效的指令,而不因為地幅廣闊的自然地理景貌而錯失先機。
    志書在演進的過程中自然也發展出許多體例,但是由於社會背景以及人力、物力等限制,志,書通常範圍不大,並且私修通常良莠不齊,再經歷過戰火與自然的考驗後,倖存者更加稀少,因此範圍遼闊、編修整齊的「通志」便這樣逐漸由政府帶頭編撰,《湖廣通志》便是其中著名的例證。
    《湖廣通志》於清朝康熙時期與雍正年間都各修有一部同名志書,本文除了討論兩部《湖廣通志》的特殊性以外,並將其與相類似之撰著《湖廣圖經志書》及《湖廣總志》做簡單的介紹以及對比。同時在文中著重討論《湖廣通志‧藝文志》的優缺點,以及《藝文志》之收錄標準,從這些作品中,除了能了解作者蘊藏於其中的思想精神,透過這些作品更能一窺當時生活於其地的人文景致。這些特殊的文字與史實資料,不僅可以用於中文學界的學術討論,更可當作各科系的珍貴史料進行佐證,這些特殊的資料與撰寫體例正是「志書」值得深究探訪的魅力所在,更是前人所積累而成的學識寶庫,其珍貴性不言而喻。
    显示于类别:[中國文學系博士班碩士班] 博碩士論文

    文件中的档案:

    档案 描述 大小格式浏览次数
    index.html0KbHTML125检视/开启


    在CCUR中所有的数据项都受到原著作权保护.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