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大學機構典藏 CCUR:Item 987654321/45995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47249/51115 (92%)
造訪人次 : 14217013      線上人數 : 623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主頁登入上傳說明關於CCUR管理 到手機版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irlib.pccu.edu.tw/handle/987654321/45995


    題名: 千手觀音像造形研究
    作者: 陳清香
    貢獻者: 史學系
    日期: 1993-04
    上傳時間: 2020-03-13 10:09:51 (UTC+8)
    摘要: 在佛教藝術史的長流中,觀音菩薩像的創作是最普遍的題材之一,而觀音像外形 ,又以變化豐富而著稱,而諸多不同外形中,又以千手觀音最為獨特。 千手觀音是密教六觀音之一,其儀軌的入華,可能在北周或初唐,至於表現在藝術創作上, 在京洛地區,已鮮有唐以前的遺�m。但在四川石窟造像上,尚可尋獲不少盛唐、晚唐的遺例 。多半是以浮雕或高浮雕的方式表現之,有坐、立、及善跏坐三種姿勢,其中手臂除了腹前 、當胸肩上等數十雙立體的表現之外,其餘千手均以放射性的排成圓形,布列在觀音像肩後 四周,和觀音的光輪結成一體。 宋代以後,造形趨於立體化,更有千手均實際雕出,手中具各持物的遺例,明代的佳作尤多 ,到了清代,造形更有新的突破,除了以傳統的正面觀表現之外,又出現了四面千手觀音像 的式樣,千手觀音立於五百羅漢堂的字路口,四個方向都可看到千手觀音的正面,手臂也真 實的具千隻以上。 千手觀音的創作在中國流行逾千年,在圖像學上,始終秉持著面容圓滿,姿勢正面觀,手臂 呈放射狀,由內而外,左右對稱等安定均衡的美感。在宗教上,千手觀音是密教修持法門的 一種,如手印、趺坐姿勢象徵著「修定」。而眉心白亳,手上日月輪,千手環成的光輪等, 則代表光明、智慧。從垂廉雙目的神情,則又說明了慈悲、含容等。而千手的持物則更表現 了救苦救難,滿人所願的誓願。 本文列舉唐宋元明清等歷代的千手觀音造像遺例,以說明其時代的特徵,宗教的含義,圖象 學的美感等等。
    關聯: 空大人文學報 2 民82.04 頁51-70
    顯示於類別:[史學系暨研究所] 期刊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描述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index.html0KbHTML142檢視/開啟


    在CCUR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