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語言與文字在一個文化傳承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在文字出現之前,語言更是訊息、思想傳遞不可獲缺的仲介者。語言會因應社會局勢、個人情緒等而有所改變,演變成符合當下情況的狀態;而文字一但記載,即不會改變,流傳到後世成為後代依循的根據。
本文主要是以台灣、中國、韓國諺語中之女性形象作為研究主題。女性形象是外在形象與內在世界的綜合之下,所呈現給人的感受與評價。諺語長期口傳於民間社會,為人類處世智慧與生活經驗的累積;且諺語乃是依附於母語而存在的一種民間文化,頗能反映出傳統女性的生活樣貌與思維方式。因此,本研究遂以傳統女性為對象來進行觀察,探索出漢韓文化的諺語中所呈現出的女性形象及其背後深層的文化內涵。
近來女權高漲的時代來臨,世界許多國家一直以來在為女性爭取在社會中與男性平等的機會,從社會福利、職場公平性…到處都可以聽到「男女平等」的口號。因為有不平等,所以才會有需要平等的訴求。但至今看似已經到達了平等的階段,何來的不平等呢?本論文藉由祖先留下來的智慧結晶-俗諺中探討,自古女性所處的地位、所受到的待遇…等作整理歸納。
本文由家庭婚姻的層面出發,透過女性一生主要的生命角色,探究其置身於原生家庭時所接受的規範與期待;進入婚姻後,和姻親成員的互動情形與人際經營。藉此瞭解女性在壓迫之下的生活哲學與進退之道,並刻畫出女性在家庭婚姻之中的形象。 社會是家庭的擴大,因此後來針對後續衍生出的「社會現象」的層面出發,與命理面相中的一生吉凶等。
其次,藉由漢韓俗談來探討社會對女性的觀感,來分析女性所面臨的現實處境,女性在婚姻中的物化情形。透過傳統社會固有之貞操觀與道德觀的價值批判,藉此瞭解到女性由生至死都無法脫離禮教與命運的桎梏,瞭解女性在輿論責難之下的苦痛與煎熬,並刻畫出女性在社會現象之中的形象。
並切入比較漢韓兩文化俗談中所表現的女性的異同,在女性的性格及規範上並無太大的差異。但因為民族的性格不同,對於同一件事情的想法程度上會有所不同。
比較研究後發現韓文化確實受漢文化影響很深, 但是又從其中發展出自己獨特的文化。雖然漢文化及韓國文化各自有文化上的獨特性,但因為長久以來以儒家為背景所發展出來,也有其共通特性。還歸納出諺語概括之下所彰顯出的女性形象,並希望可透過本論文研究,對文化有興趣的學習者可從中更深入地了解到漢韓兩文化的內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