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47184/51050 (92%)
造訪人次 : 13974012      線上人數 : 281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主頁登入上傳說明關於CCUR管理 到手機版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irlib.pccu.edu.tw/handle/987654321/44562


    題名: 影響西北太平洋西行熱帶氣旋路徑之大尺度特徵
    Large scale features of tropical cyclone tracks for westward-propagating TCs over the Western North Pacific region
    作者: 郭韋辰
    貢獻者: 地學研究所大氣科學組
    關鍵詞: 熱帶氣旋
    tropical cyclone
    日期: 2019
    上傳時間: 2019-06-13 11:25:17 (UTC+8)
    摘要: 在西北太平洋上,熱帶氣旋是一個重要的天氣系統。透過長期觀測紀錄分析顯示,1950年起熱帶氣旋的生成數量呈現減少之趨勢,而影響台灣地區的熱帶氣旋比例卻幾乎沒有變化,這也代表在這段期間之熱帶氣旋移動路徑發生改變。本研究透過IBTrACS最佳路徑資料統計熱帶氣旋氣候資料,並將西行熱帶氣旋移動路徑分成三類:北轉路徑(NT)、影響台灣路徑(TT)、南行路徑(ST),探討造成熱帶氣旋路徑變化的主要大尺度環境。分析結果顯示熱帶氣旋數量除了有逐年減少的趨勢外,同時存在著年代際變化。另外2000年後因為赤道太平洋海溫距平改變,造成影響台灣之TT路徑占比提高。
    在熱帶氣旋生成環境上,有利於WNP熱帶氣旋的生成海溫,要比26.5°C更高。在WNP最有利氣旋生成之海溫為28°C以上,且環境具有適當的垂直風切(2~11 m/s之間),也有利於熱帶氣旋的形成。副熱帶高壓特徵的變化與熱帶氣旋生成數量有良好的相關性,當副熱帶高壓增強或邊界西伸/南壓,會導致西北太平洋熱帶氣旋生成數量減少。而當副熱帶高壓減弱或邊界東縮/北退,熱帶氣旋生成數量增加。整體來說,副熱帶高壓強度或勢力範圍與熱帶氣旋的數量呈現負相關。進一步針對移動路徑的分析發現,太平洋暖水區域的移動與熱帶氣旋移動路徑有關。在NT較多與TT較少年的海溫合成分析中,與ONI暖相位年的太平洋海溫配置相當類似。而在NT較少與TT較多時,與ONI冷相位年類似。透過分析結果顯示,海溫之暖距平的改變會影響副熱帶高壓強度或勢力範圍,進而造成駛流發生變化,改變熱帶帶氣旋的移動路徑。而駛流決定熱帶氣旋移動路徑主要方向及速度,透過計算兩者向量的差異。我們發現在太平洋洋面上駛流與熱帶氣旋移動路徑差異較小,而在熱帶氣旋剛形成、靠近陸地或在高緯度地區時的差異較大。經過上述的分析後,我們發現TT佔比與副高的強度或勢力範圍呈現正相關。當副高增強或勢力範圍變廣,TT佔比上升,熱帶氣旋傾向影響台灣。
    關鍵字:氣候特徵、生成環境、移動路徑。
    顯示於類別:[大氣系所] 博碩士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描述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index.html0KbHTML207檢視/開啟


    在CCUR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