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47249/51115 (92%)
造訪人次 : 14139062      線上人數 : 582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主頁登入上傳說明關於CCUR管理 到手機版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irlib.pccu.edu.tw/handle/987654321/432


    題名: 網路新聞群組與政策議題形成互動之研究
    作者: 沈慧聲
    貢獻者: 文化大學新聞所
    關鍵詞: 網路新聞群組
    議題形成
    公共政策
    日期: 2000
    上傳時間: 2009-07-09 14:18:04 (UTC+8)
    摘要: 根據台灣資訊策進會1999年統計,台灣網路人口已經超過400萬人;而即時性強、互動性高的電子佈告欄或新聞群組,又吸引了大約60萬的使用者,每天無數的數位意見在成上萬個新聞討論區中流通。 傳播學者DeWitt指出,由於新聞群組純粹是由閱聽人提供給閱聽人的消息,沒有經過過濾或挑選、也沒有任何市場的考慮,這項特質是個人對抗主流媒介的最佳利器。 近年來台灣政黨、政治人物作秀宣傳手法,以及主流媒體追逐獨家惡質環境,也已經讓台灣民眾產生厭倦,開始轉向到網路上新聞群組表達意見,享受真正的完整發言權。 新聞群組是民眾寄望以實現直接民主的最佳工具之一,可以協助展現的政治參與層面,包括:(1) 提供民眾更多接觸政府的管道;(2) 提供對政治議題更多的訊息;(3) 提供更多元的政治社會化活動;(4) 提供更多的政治參與機會。新聞群組()讓使用者可以針對任何題目,自由發表意見或提供資訊。個人自由表達意見、交換多元觀點、即時辯論申述、發洩情緒、凝聚社群共識等等,新聞群組的出現,增強現代社會形成公共論域(public sphere)以及實現電子民主(electronic democracy)的可能性。本研究旨在透過內容分析方法與問卷調查法,想瞭解網際網路新聞群組,其媒介特性、議題建構與公共政策三因素,在政治議題形成過程中,與傳統媒介的差別,以期彰顯新聞群組具有[基礎路服務的重要性,以做為未來我國推動電子化政府的重要參考。
    顯示於類別:[新聞系暨新聞研究所] 研究計畫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描述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RRPG890600.pdf7830KbAdobe PDF644檢視/開啟


    在CCUR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2006-2025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