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47249/51115 (92%)
造訪人次 : 14117916 線上人數 : 516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全部CCUR
文學院
中國文學系博士班碩士班
--博碩士論文
查詢小技巧: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進階搜尋
主頁
‧
登入
‧
上傳
‧
說明
‧
關於CCUR
‧
管理
文化大學機構典藏 CCUR
>
文學院
>
中國文學系博士班碩士班
>
博碩士論文
>
Item 987654321/3996
資料載入中.....
書目資料匯出
Endnote RIS 格式資料匯出
Bibtex 格式資料匯出
引文資訊
資料載入中.....
資料載入中.....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irlib.pccu.edu.tw/handle/987654321/3996
題名:
寂寞的群像──台灣新生代小說家的書寫與思維
作者:
劉昕霓
貢獻者:
中國文學系
關鍵詞:
新生代小說家
日期:
2008
上傳時間:
2010-06-29 13:53:27 (UTC+8)
摘要:
台灣文學在九0年代留下世紀末華麗的頹廢,新世紀的來臨,台灣文學在下一個世代又會是什麼模樣?
本論文以「國立台灣文學館──2007台灣作家作品目錄系統」,選出台灣新生代小說家──1975年以後出生,將他們的作品,作一個分析與整理。
台灣新生代小說家,面對社會與生活的變化,人際關係的疏離、對人生感到迷惘與現實生活的壓抑,他們用筆寫下對此現象的觸發與感慨。
寫作是否可以是治癒心靈傷口的道路?
新生代小說家以第一人稱敘事觀點創作和悲劇的書寫,去刻劃他們體會到人際破碎的關係,和發覺出他們內心想要與人群接觸的渴望。在他們的作品中,不再是寫實地反映社會景象而是關注於自己內心深處的情感世界。
處在時代進步之下的人們,面對社會經濟和工業發達的突飛猛進,日漸富足的生活讓人們有完美的物質享受,心靈上卻是無法填補的空虛。人們有感於此,內心開始徬徨無助。這是早在西方世界經歷二次世界大戰與工業社會,現代主義興起背後,人們所遭遇的困境。
目前,台灣也面臨和西方現代主義興起背後相同的情境。本論文將透過人本主義心理學羅傑斯的自我概念看人對於自我的追尋,和從馬斯洛的需求理論去了解在發達進步的社會,愛與歸屬的無法滿足,造成的疏離和孤寂已經是社會難以忽視的課題。
因此,本論文以新生代小說家的作品為研究主體,藉人本主義心理學理論輔助,探索他們作品中所呈現出的種種關於尋求自我和人際關係崩解的情境。
顯示於類別:
[中國文學系博士班碩士班] 博碩士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描述
大小
格式
瀏覽次數
421gsweb.pdf
108Kb
Adobe PDF
168
檢視/開啟
42全文gsweb.pdf
1959Kb
Adobe PDF
2811
檢視/開啟
在CCUR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