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名: | 捷運場站周邊地區步行空間品質之研究 -大眾運輸導向之廊帶空間發展的觀點檢視 A Study on Pedestrian Space Quality Surrounding Areas of MRT Stations |
作者: | 陳姿彤 |
貢獻者: | 都市計劃與開發管理學系 |
關鍵詞: | 大眾運輸導向發展 大眾運輸導向的廊帶空間發展 步行空間品質 結構方程模式 |
日期: | 2018 |
上傳時間: | 2018-05-03 11:53:40 (UTC+8) |
摘要: | 近年氣候變遷,造成全球氣候異常之現象頻傳,使得人們開始反思,一味追求都市快速發展與經濟繁榮同時,是否需與環境保護之間取得平衡,首當其衝為都市交通問題,都市內人口眾多,擁有大量的私人運具,造成嚴重的空氣汙染問題,而都市向外擴張與蔓延之現象更加劇了其問題之嚴重性,不僅如此,大量的私人運具使用,造成都市內部交通壅塞,導致都市能源使用效率降低、環境污染提高,而運輸效率低、社會及環境成本增加等問題。緣此,成長管理中的智慧型成長提出以大眾運輸導向之發展模式(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簡稱TOD),TOD之理念固然美好,但近年研究發現,TOD僅強調土地使用規劃,以場站為中心半徑300公尺內之提高土地使用密度,逐漸降低土地使用密度,以刺激民眾集中到中心地區活動,並藉此提升大眾運輸旅次,其忽略旅次行為的過程中,需要考量其連貫性與可及性,使得許多民眾使用私人運具完成至捷運場站周邊地區之旅次行為或是直接使用私人運具至目的地。為解決TOD之缺點,Cervero(2007)提出以大眾運輸導向的廊帶空間發展(Transit-Oriented Corridor,TOC),TOC是以廊帶規模計劃TOD,注重步行空間之連貫性與步行空間連結不同土地使用之可及性,從而建立一個積極有效率的廊帶發展。
本研究透過大眾運輸導向的廊帶空間發展之案例,歸納其步行空間設計指標,選取合宜之指標,納入本研究之捷運場站周邊地區步行空間品質之影響指標體系。而本研究將研究範圍分為地下型捷運場站與高架型捷運場站,並選取北投、明德、萬隆及大坪林作為研究範圍,以結構方程模式作為本研究方法,了解台北都會區捷運場站周邊步行空間品質。根據其模型結果得知,地下型捷運場站之便利性、舒適性、多樣性與可親性達正向顯著影響,高架型捷運場站周邊地區步行空間品質之便利性、舒適性及連結性達正向顯著影響,了解不同型式之捷運場站影響周邊地區步行空間,使得民眾對於其步行感受有所差異,透過本研究結果瞭解當前台北都會區捷運場站周邊地區步行空間品質,作為後續步行空間規劃之參考依據。 |
顯示於類別: | [都市計劃與開發管理學系所] 博碩士論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