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這世界是信息及知識化的時代。因此為了成為世界強國必須均勻地保留各種信息及知識。因此無論是先進國家還是落後國家都為了知識的寶庫- 大學的發展做了許多的嘗試。就亞洲的情況而言,台灣以及,南韓、新加坡、馬來西亞、中國以及日本等,投資大學競爭力,是各國國家發展的一環,政府投資高額預算,透過各種計畫勢力提高本國大學的國際水準。其中高等教育評鑑是檢驗大學的全部事項,改正發現的優缺點,為了推進最終目標- 品質的提升,是各國都相當重視的核心教育事業。
在亞洲,實施體系性大學評鑑的國家中韓國是數一數二的,1982年設立韓國大學教育協議會的民間評鑑機關,為了樹立最佳的大學評鑑非常認真的努力嘗試著,其成果並不亞於先進國家的評鑑機關水準,實現會員大學質與量的成長,立下大功。看重這樣的成果的亞洲各國請求傳授技能(Know- how)也可以說是它其中一個價值。
自設立韓國大學教育協議會開始一直到現在,透過會員實施以大學自律和品質的提升為其主要目的大學評鑑。而且所以評鑑的活動都受到法律的保障,是韓國唯一具有公信力的評鑑機關。本機關自1990年代評鑑事業分成大學綜合評鑑和學問領域評鑑,這種分類的兩種評鑑,自1994年以來所設立的其他大學評鑑機關,一直以來以類似的名稱和目的來做評鑑,其忠實地模式的作用可以找到其意義。
本研究將分析並介紹韓國大學教育協議會自1990年代初期所實施的綜合評鑑及學問評鑑,以其中評鑑事業所出現的問題為基礎,著種於提出改善方案。相對於評鑑的沿革,在研究實績和相關書籍並不充份的情況下,希望本論文能成為想要接觸韓國大學評鑑的讀者的一本小小的參考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