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46962/50828 (92%)
造訪人次 : 12458175      線上人數 : 531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主頁登入上傳說明關於CCUR管理 到手機版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irlib.pccu.edu.tw/handle/987654321/38774


    題名: 主體性的呈現,傳播權的實踐--臺灣原住民族自主傳播的發展歷程
    作者: 林福岳
    貢獻者: 大眾傳播學系
    關鍵詞: 原住民傳播
    原住民自主傳播
    原住民媒體
    原住民傳播權
    傳播主體性
    日期: 2012-06
    上傳時間: 2017-11-29 12:34:46 (UTC+8)
    摘要: 台灣原住民歷經三百多年殖民統治,正處於一種長期壓抑和宰制的過程中,造成了自我主體的扭曲、變形、甚或消失或被取代。這種情況,並不會因為單純的殖民統治消失或離開而完全改變,就後殖民的觀點而言,原住民族主體被侵略的現象,是從被殖民的時刻到目前為止不曾間斷的過程,其間受到殖民影響下的文化。即使殖民時期中止,實質上殖民者的意志仍透過殖民借喻(colonial tropes)的手段,強行嵌入被殖民者,以致其對於土地文化的記憶被扭曲。 主流政治經常運用操作國家教育與傳播,對原住民族進行強制統治、污名化形象,並用以壓迫原住民族。長此以往,造成在傳播環境之中,原住民族的傳播主體性被斲斷,傳播權被剝奪,並且缺乏自有媒體,成為被詮釋的他者,這些都是原住民在傳播方面所面臨的主要問題。 在原住民族重新尋求自我發展的歷程中,傳播方面的運動方向主要切入點就是建立傳播主體性與實踐傳播權。本研究將從原運時期的原住民發行平面刊物開始,做為原住民自主傳播的起點,鋪陳台灣原住民在傳播上以自身為主體的發展歷程,包括平面媒體、廣播、電視、電影、網路等。透過這些歷程的展現,從功能論和自我認同的觀點,說明原住民掌握自主傳播和擁有自我媒體的重要性,透過傳播運作可以達到重塑原住民形象、文化傳遞、形成公共論壇、凝聚原住民共識等功能,進而理解自主傳播對於族群發展的意義。
    關聯: 臺灣原住民研究論叢 11 2012.06[民101.06] 頁1-24
    顯示於類別:[大眾傳播學系] 期刊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描述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index.html0KbHTML144檢視/開啟


    在CCUR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