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47184/51050 (92%)
造訪人次 : 13963850 線上人數 : 241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全部CCUR
商學院
財務金融學系
--期刊論文
查詢小技巧: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進階搜尋
主頁
‧
登入
‧
上傳
‧
說明
‧
關於CCUR
‧
管理
文化大學機構典藏 CCUR
>
商學院
>
財務金融學系
>
期刊論文
>
Item 987654321/38031
資料載入中.....
書目資料匯出
Endnote RIS 格式資料匯出
Bibtex 格式資料匯出
引文資訊
資料載入中.....
資料載入中.....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irlib.pccu.edu.tw/handle/987654321/38031
題名:
美國企業併購新事件與前瞻
作者:
劉邦典
余惠芳
林少斌
貢獻者:
財金系
關鍵詞:
併購
槓桿買下
管制解除
目標公司
日期:
2006-03
上傳時間:
2017-08-30 14:01:08 (UTC+8)
摘要:
1990年代中期,股票市場合併(Mergers)再度興起,在該世紀末期結束時,合併的數量再度創新紀錄。但是,槓稈買下(Leveraged Buyouts, LBO)過時了,相對的,很少有合併純粹只為了撤換管理團隊。公司開始再度尋求的是,合併兩家企業的可能利益。合併活動集中在相對少數幾個產業。合併的達成來自於管制的解除、科技或是需求形式的改變。1990年代的合併熱潮,早期電信和銀行管制的解除,導致該兩產業的一連串合併。在其他方面,合併競爭支出的下降,造成一些抗拒被合併公司之問的合併,直到美國司法部下令停止。在娛樂產業中,來自控制節目內容和分銷通路的有利前景,引發了如AOL公司和Time Warner公司等巨人的合併。無疑地,收購有好有壞,但是經濟學家發現,平均而言,很難去判斷收購是否有利。一般而言,目標公司(被併)的股東會產生真正的利得。
關聯:
華人經濟研究 4:1 民95.03 頁1-14
顯示於類別:
[財務金融學系 ] 期刊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描述
大小
格式
瀏覽次數
index.html
0Kb
HTML
125
檢視/開啟
檢視Licence
在CCUR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