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47249/51115 (92%)
造訪人次 : 14176323      線上人數 : 596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主頁登入上傳說明關於CCUR管理 到手機版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irlib.pccu.edu.tw/handle/987654321/37257


    題名: 颱風降雨氣候統計模式的發展與評估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of Climatological Rainfall model of typhoons
    作者: 廖振勝
    貢獻者: 地學研究所大氣科學組
    關鍵詞: 颱風
    颱風雨量預報
    氣候模式
    typhoon
    typhoon rainfall forecast
    climate model
    日期: 2017
    上傳時間: 2017-08-10 10:54:11 (UTC+8)
    摘要: 本研究主要是利用全台灣各地雨量站之逐時雨量資料結合颱風資訊與高解析度之地形資料,評估傳統氣候模式對於颱風降雨預報的準確度,探討預報降雨誤差可能的原因,並且考量額外的氣象物理因子於模式當中,藉此改善氣候模式的預報準確度。利用傳統模式預報颱風降雨,模式對於掌握颱風的降雨特徵有一定的準確度,但是降水強度的預報,對於主要降水的區域則有明顯的低估情況,而這些區域又常常位在山區。我們統計分析地形引發的垂直速度的頻率(大於1 m s-1)與標準化後的預報雨量與實際雨量的誤差,在特定範圍內標準化的誤差(-1~1)得知其垂直速度的頻率與預報誤差有正相關性,即垂直速度的頻率愈大則誤差愈多。因此我們根據分析結果,在原始的預測雨量上進行修正。
    為了評估此方式有無改進模式,我們使用RMSE的方式,分別評估改進前與改進後的模式表現。結果顯示RMSE對於大部分得颱風個案都有些許改善。另外單獨評估前30%降雨區域的累積降雨量,改善的情況更加顯著,這些分析評估顯示,修正後的氣候統計模式對於強降雨預報的能力有明顯的提升。
    顯示於類別:[大氣系所] 博碩士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描述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index.html0KbHTML277檢視/開啟


    在CCUR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2006-2025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