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47126/50992 (92%)
造訪人次 : 13850213 線上人數 : 248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全部CCUR
體育運動健康學院
技擊運動暨國術學系
--期刊論文
查詢小技巧: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進階搜尋
主頁
‧
登入
‧
上傳
‧
說明
‧
關於CCUR
‧
管理
文化大學機構典藏 CCUR
>
體育運動健康學院
>
技擊運動暨國術學系
>
期刊論文
>
Item 987654321/3521
資料載入中.....
書目資料匯出
Endnote RIS 格式資料匯出
Bibtex 格式資料匯出
引文資訊
資料載入中.....
資料載入中.....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irlib.pccu.edu.tw/handle/987654321/3521
題名:
全身式震動對不同運動型態運動員的影響
作者:
莊榮仁
相子元
貢獻者:
國術系
關鍵詞:
太極拳
舉重
傳遞比
加速度
日期:
2008-09
上傳時間:
2010-06-15 10:41:08 (UTC+8)
摘要:
使用全身式震動訓練對於增進下肢的爆發力,已經有許多研究加以證實,但相同的震動刺激對於不同運動型態的運動員,是否具有相同的感受與效果,則尚未有研究探討。本研究試圖比較太極拳與舉重健美2種運動型態差異極大的運動員,對震動刺激的主觀感受與身體反應。本研究使用垂直震動儀器(Model VS 5060 LD, Vibration Source Inc., Taiwan),頻率為5、9、12、16、20、24 和30 Hz,震幅為4 mm,受試者一組為太極拳練習者(N=12),另一組為舉重健美選手(N=15)。結果顯示兩組受試者在主觀知覺努力程度上,除5和9 Hz沒有顯著差異外,其餘均達顯著差異。脛骨粗隆處加速度最大值在5、20和30 Hz;頭部加速度最大值在12、16和20 Hz達到顯著差異。傳遞比於脛骨粗隆處處在5、20和30 Hz;頭部在16和20 Hz達到顯著差異。經過討論分析,發現不同運動型態運動員對於震動刺激的感受明顯不同,此點可能和頭部加速度有關。脛骨粗隆處在16 Hz時的傳遞比達到最大。使用震動刺激訓練時,須參酌選手的運動特性與身體素質來訂定頻率與震幅。
關聯:
大專體育學刊 10卷3期 P.123-135
顯示於類別:
[技擊運動暨國術學系] 期刊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描述
大小
格式
瀏覽次數
index.html
0Kb
Text
681
檢視/開啟
在CCUR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