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大學機構典藏 CCUR:Item 987654321/33367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47249/51115 (92%)
造訪人次 : 14041972      線上人數 : 305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主頁登入上傳說明關於CCUR管理 到手機版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irlib.pccu.edu.tw/handle/987654321/33367


    題名: 後金融風暴時代之金融脫媒現象研究 以中國影子銀行為例
    A Study of Financial Disintermediation in The Post-Financial Crisis Era: Case Study of the Shadow Banking Systems in China
    作者: 張峰嘉
    貢獻者: 中山與中國大陸研究所中國大陸組
    關鍵詞: 影子銀行
    脫媒
    日期: 2016-06
    上傳時間: 2016-08-02 09:00:45 (UTC+8)
    摘要: 從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為始,緊接著2008年美國次貸為基所引發出的金融海嘯,以及次年2009年歐洲信貸危機,都揭示著各個金融風暴所引發出的全球性問題。中國在過去經濟快速成長下,隱藏著「影子銀行」監理未確實的危機,因此外界才開始擔憂,一旦其中一個銀行機構無法償還債務的導火線被引燃,就有可能引發系統性風險。
    現今全球資金因脫媒因素紛紛去仲介化,因此產生了許多影子行。中國與西方國家金融體系不同下,自行發展出符合中國國情的影子銀行;在西方國家影子銀行主要以資產證券化為其主要去仲介工具,而中國則是以信貸為主。而本研究以文獻分析法、比較分析法試圖疏理出中西影子銀行以及監理辦法之間的異同。同時,利用全球化治理的理論下來探討中國影子銀行是否有將影子銀行所以產生的風險藉由全球化治理有效監管。
    影子銀行在各國都以當地金融條件,產生出順應當地特色的影子銀行,在中國其形成背景、規模、監理角度上與國際上都有不小的差異。由於,中國地方政府財政是上下任命制,其財務不可能脫離出征國中央;在中國絕大多數資金掌控還是在國有商業銀行,在短期間內國有銀行不可能放棄其利益導致銀行民營化進程較為落緩慢。因此,全球治理在中國上,有著較為難以實行的難度。
    顯示於類別:[國家發展與與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博士班] 博碩士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描述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index.html0KbHTML386檢視/開啟


    在CCUR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