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47225/51091 (92%)
造訪人次 : 13997372      線上人數 : 272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主頁登入上傳說明關於CCUR管理 到手機版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irlib.pccu.edu.tw/handle/987654321/32715


    題名: 青康藏高原熱力效應與臺灣地區梅雨之關係
    作者: 劉廣英
    貢獻者: 大氣系
    關鍵詞: 青康藏高原
    梅雨
    臺灣地區
    熱力效應
    日期: 1994-06
    上傳時間: 2016-05-12 16:09:44 (UTC+8)
    摘要: 由於面積及海拔的廣與高,青藏高原不但影響我國及東南亞的天候,即 對全球環流亦貢獻良多。事實上,如果將高原及其作用自模式中移去,數值模擬 的結果與實際的狀況就會有極大的差異。即使單就台灣梅雨季來看,由於梅雨區 內水汽之主要來源係孟加拉灣及南海西部,亦即西南季風必須先在該區建立方 可,而該區西南季風的建立又以高原由冬季的冷源過渡到夏季的暖源為先決條 件,同時,在後續的日于裡,由於熱源增強,區內地面熱低壓亦增強,伴隨之西 南氣流隨北抬,雨區即北移至長江下游,而台灣區的梅雨也就結束了,這也就是 說青藏高原與台灣梅雨關係亦極為密切。 基於上述的瞭解可知,充份掌握青藏高原上冬末及春初的溫度以及後續之增溫情 形,透過遙地相關的分析,對本省人出梅的日期及長期天氣預報應有極大的幫 助。在另一方面來說如何正確的將高原的貢獻引進數值預報模式中,亦為有關天 氣預報成敗的關鍵,值得重視。 本研究之目的即在透過各種有關分析,對上述論點作系統而深人的探討。由於高 原地面由冷源過渡到暖源,為改變區域環流的重要前因,因而首先探討的是「熱 力效應及頁獻」。研究中首先對台灣及華南沿海梅雨年際變化做簡要的回顧,而 後以個案分析方式,針對正常、乾、濕等梅雨的三種狀況,分析高原上綜觀尺度 系統以及D值的變化與上迷不同梅雨狀況時,高原上自冬至夏過渡期增溫的演 變,進而探討兩者間關係,以提昇我們的預報能力。
    The number average molecular weight and the content of diphenylsiloxane usedinpreparing polydimethyl diphenylsiloxane (PDPS)do, indeed, affect the surfacetension and the viscosity of PDPS in N - methyl 2 - pyrrolidon. Since a critical micelleconcentration can be obtained from the plot of surface tension versus polydimethyldiphenylsiloxane concentration, therefore, polydimethyl diphenyl siloxane copolymercan be considered as a polymer-like surfactant.
    關聯: 華岡理科學報 11 民83.06 頁17-27
    顯示於類別:[大氣系所] 期刊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描述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index.html0KbHTML120檢視/開啟


    在CCUR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