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大學機構典藏 CCUR:Item 987654321/31430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笔数/总笔数 : 47249/51115 (92%)
造访人次 : 14041286      在线人数 : 300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寻范围 查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检索词汇前后加上"双引号",以获取较精准的检索结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寻,建议至进阶搜寻限定作者字段,可获得较完整数据
  • 进阶搜寻
    主页登入上传说明关于CCUR管理 到手机版


    jsp.display-item.identifier=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irlib.pccu.edu.tw/handle/987654321/31430


    题名: 抗戰時期國軍的參謀人員
    作者: 張瑞德
    贡献者: 史學系
    日期: 1995-06
    上传时间: 2015-12-18 15:06:17 (UTC+8)
    摘要: 中國自古以來即已有軍事參謀機構,軍隊中存在著有參謀的固定職務,參謀業務也日趨完善,但是參謀機構一直未能發展成爲主導性的組織體制。清末軍事參謀組織受到西方的影響,開始走向一個新的階段。不過由於政治長期的不安定、軍隊龐大,因此直至抗戰期間,參謀制度才逐漸建立。自此以後,不僅各軍事機構及部隊的幕僚作業得以有統一的範式,同時此項作業方式後來甚至爲各行政機關所採用。
    不過,國軍的參謀制度由於以下幾種因素,使得應有的功能並未能充分發揮:(一)參謀教育的質和量不符需要。(二)參謀人事制度的不健全。(三)參謀人員的地位低落。
    雖然如此,抗戰時期國軍發展參謀制度所遭遇到的這些問題,有許多並非是僅爲國軍所獨有,而是普遍的存在於近代中國的各行政機構。因此,戰時國軍參謀制度的發展經驗,不僅是中國近代建軍史上的重要一環,同時也足以反映近代中國行政現代化的艱辛歷程。
    關聯: 近代史研究所集刊 ; 24_下期 (1995 / 06 / 01) , P741 - 772
    显示于类别:[史學系暨研究所] 期刊論文

    文件中的档案:

    档案 描述 大小格式浏览次数
    index.html0KbHTML106检视/开启


    在CCUR中所有的数据项都受到原著作权保护.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