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47184/51050 (92%)
造訪人次 : 13975307      線上人數 : 233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主頁登入上傳說明關於CCUR管理 到手機版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irlib.pccu.edu.tw/handle/987654321/30996


    題名: 論筍子〈賦篇〉及其對後世賦作之影響
    作者: 黃水雲
    貢獻者: 中文系
    關鍵詞: 荀子
    賦篇
    隱語
    日期: 2003-03
    上傳時間: 2015-11-16 14:37:28 (UTC+8)
    摘要: 劉勰在闡述賦體的淵源時指出,最早以賦名篇,使賦脫離詩歌而蔚成大國者是荀子和宋玉。事實上,荀子〈賦篇〉不僅是最早以賦名篇,更重要的是荀子〈賦篇〉,不論是內容或形式,都能自開戶牖,形成一種新的文學體制。張秋麗〈荀子賦篇之寫作方式試探〉(《中華學苑》四七期一九九六年三月)一文中曾說:「荀賦的謎語形式卻不見於後代的辭賦,而成為絕響。」(頁八二)然筆者閱讀後世賦作,卻仍發現北宋王令〈竹賦〉、明楊慎〈蚊賦〉和黃省曾〈錢賦〉等,其隱語之創作形式,可說完全模仿荀子五賦,可見張氏之論述,實有待商榷。 因此本論文擬針對荀子〈賦篇〉內容和形式,作進一步之研討,首先對荀子及其〈賦篇〉作一簡略之概述,進而論述禮、知、雲、蠶、箴五賦之隱語創作形式,最後則針對荀子〈賦篇〉對後世賦作之描寫內容和創作手法之影響,加以論述,進而肯定荀子〈賦篇〉於中國辭賦史上之文學地位。
    關聯: 中國文化大學中文學報 8 民92.03 頁47-65
    顯示於類別:[中國文學系博士班碩士班] 學報-中國文化大學中文學報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描述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index.html0KbHTML100檢視/開啟


    在CCUR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