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大學機構典藏 CCUR:Item 987654321/30827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笔数/总笔数 : 47250/51116 (92%)
造访人次 : 14562226      在线人数 : 720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寻范围 查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检索词汇前后加上"双引号",以获取较精准的检索结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寻,建议至进阶搜寻限定作者字段,可获得较完整数据
  • 进阶搜寻
    主页登入上传说明关于CCUR管理 到手机版


    jsp.display-item.identifier=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irlib.pccu.edu.tw/handle/987654321/30827


    题名: 亞理斯多德「中庸學說」評析
    作者: 黃藿
    贡献者: 哲學系
    关键词: 亞理斯多德
    中庸學說
    日期: 1995-05
    上传时间: 2015-11-03 09:59:06 (UTC+8)
    摘要: 本文的主要目的在針對亞理斯多德的「中庸學說」,以及該項學說在他整個倫理學體系中所具有的意義,加以系統化的整理與闡述。本文首先要從「中庸」(mesotes)一詞的基本意含開始探討,指出它並非數量上的算術平均中數,而是一種比較接近幾何比率的適中。其次,我們要探討中庸與基本品格類型之間的關係。這基本的品格類型共有六種,它們分別是:「聖哲之德」、「德行」、「自制」、「軟弱」、「惡行」、「獸行」。除了「聖哲之德」與「獸行」是超乎常人或遠非正常人的品格外,其餘四種類型的品格都可以用「中庸」來衡量或區別。接著探討的是:「中庸」與情境抉擇間的關係,「中庸」雖然是一項客觀而普遍的道德原理,但它仍然為個人在不同情境下的道德實踐,預留了彈性調整的空間,它絕非食古不化的僵化教條。亞理斯多德為了進一步証立「中庸」是一項道德實踐所依據的普遍原理,他為各項德目逐一進行詳盡的分析,卻在此遭遇了若干的困難,本文也將加以探討。最後的結論,將對亞理斯多德的「中庸學說」作一番整體性的評估與檢討。
    關聯: 社會文化學報 2 民84.05 頁115-132
    显示于类别:[哲學系暨研究所] 期刊論文

    文件中的档案:

    档案 描述 大小格式浏览次数
    index.html0KbHTML446检视/开启


    在CCUR中所有的数据项都受到原著作权保护.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2006-2025  - 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