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名: | 朱熹理學與佛學之交涉 |
作者: | 曾春海 |
貢獻者: | 哲學系 |
關鍵詞: | 理氣論 事一分殊 緣起性空 空理 實理 心統性情 一心開二門 道心人心 居敬窮理 靜坐 聖賢 |
日期: | 1999-09-01 |
上傳時間: | 2015-10-29 11:20:38 (UTC+8) |
摘要: | 內容摘要:朱熹三十一歲後專意於儒學,但是早年沉潛於佛學,讀過十四種佛經,在其著作中所引用的佛家語,有六十一則,乃理學家之冠。佛學是朱子理學借鏡的思想範疇、思維方法。他藉闢佛來對比儒佛之異,自覺地開展建構了他的理學思想體係。朱子理一分殊的存有論係受華嚴理事圓融觀之啟發而借鏡資用。然而,朱子卻有出於佛學處,所謂:「佛說萬理俱空,吾儒萬理俱實。」
朱子的心性論採心統性情說。「性」屬本體論的「理」層級,「心」與「情」屬宇宙論的「氣」層級。他用佛家薰染的習心習性解釋氣質之性,以心之居敬窮理來變化氣質,轉惡向善說,頗有借鏡於佛家以智轉識去人欲之執。朱子謂人心道'必乃一心之發,主張以道來端正人心,頗神似於《大乘起信論》一心開二門,以真常門轉心滅門的說法。朱子「敬」貫動靜及主靜坐養敬之實踐工夫,頗似禪定工夫。然而,朱子的「格物」非體證空理空性,而指向究明事物的所以然之理及人倫之間所當然法則。他對終極價值,抉擇了儒家生生不息的居仁由義之聖賢路而非涅槃寂靜之成佛,這是他出於佛學且有異於佛學處。 |
關聯: | 哲學與文化 ; 26卷9期 (1999 / 09 / 01) , P794 - 804 |
顯示於類別: | [哲學系暨研究所] 期刊論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