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大學機構典藏 CCUR:Item 987654321/30673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笔数/总笔数 : 47249/51115 (92%)
造访人次 : 14250238      在线人数 : 473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寻范围 查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检索词汇前后加上"双引号",以获取较精准的检索结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寻,建议至进阶搜寻限定作者字段,可获得较完整数据
  • 进阶搜寻
    主页登入上传说明关于CCUR管理 到手机版


    jsp.display-item.identifier=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irlib.pccu.edu.tw/handle/987654321/30673


    题名: 宋元明理學家的家訓
    作者: 曾春海
    贡献者: 哲學系
    关键词: 家訓
    家範
    勤謹治家
    家道安和
    孝悌仁義
    高尚心志
    尊師重道
    敦親睦鄰
    清正作官
    謹言慎行
    日期: 2001-07
    上传时间: 2015-10-29 10:46:08 (UTC+8)
    摘要: 家訓泛指在家庭、家族中所採取之任何形式上的教導、訓示、規約、誡規等。它一方面承傳前賢長輩為人處世的理念、嘉言懿行等值得家人借鏡的寶貴經驗。另方面則樹立幅庭團體應共同學習和實踐的行為規範或家規。家訓是一套生活倫理,在中國人的生活世界中有其滲透力和潛移默化的深刻影響力。本文先介紹述中國家訓的涵義、形式及其源流,說明宋、元、明儒學家所以注重家訓的歷史際遇和生活情境。進而粹納宋代范仲淹、邵雍、呂祖謙、陸梭山、朱熹、真德秀;元代許衡;明代曹端、薛瑄、陳獻章、王陽明、呂坤、王夫之等十三人的家訓資為概括性的代表,藉以對宋、元、明三代的家訓身一既見樹亦見林的觀解。最後的結語係將文中所述及的齊家之道綜要為孝梯仁義、敦品勵學、勤儉廉正、敦親睦鄰、愛卹宗親、高尚心志、尊師重道、不言怪、力、鬼、神等。這些家訓的教育實踐不但可以陶冶人格、溫馨家庭,且可佔進社會的善良和諧。對今日臺灣日益衰敗的社風氣頗具啟點借鏡的。
    關聯: 輔仁學誌. 人文藝術之部 28 民90.07 頁51-78
    显示于类别:[哲學系暨研究所] 期刊論文

    文件中的档案:

    档案 描述 大小格式浏览次数
    index.html0KbHTML185检视/开启


    在CCUR中所有的数据项都受到原著作权保护.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