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本論文想探討的是林語堂最後選擇國民黨的心路歷程,這其間他對北洋政府的看法、對南京政府的看法、對中國共產黨的態度,都是本論文所探討的重點。論文第二章敘述林語堂的生平,並對其在 1930 年代政治傾向的爭議做研究史的回顧。論文第三章敘述林語堂在北洋政府時期的活動,包括加入語絲社,參與語絲社對北洋政府的抗爭,以反映其對北洋政府的態度。論文第四章敘述林語堂在國民政府時期的活動,包括創辦《論語》雜誌,提倡幽默小品文,加入中國民權保障同盟等。在這章節中試圖釐清林語堂提倡幽默的原因,並檢視林語堂對國民政府與左翼文學的看法,以便對林語堂於近代思想浪潮中安排一適當的位置。同時並對林語堂與其所仰慕的辜鴻銘進行思想比較,以釐清辜鴻銘真正影響林語堂的所在,與林語堂繼承了辜鴻銘思想中的哪些因子,進而解釋林語堂為何不會支持共產政權。論文第五章討論林語堂於中日戰爭期間所發表的兩部英文小說,找尋林語堂的思想邏輯理路,包括如何理解五四運動、五卅運動、三‧一八慘案、國民革命軍北伐、南京政府十年統治等,這有助於理解林語堂的政治選擇。論文第六章討論林語堂《枕戈待旦》(The Vigil of a Nation)這部著作,他於此書中明確表明為何其支持國民政府。《枕戈待旦》是林語堂英文著作中極少數沒有翻譯為中文的,故討論者較少。此書出版於 1944 年,可充分表明其當時對國共兩黨的態度。就如他在書中所說的,國共兩黨間的內戰其實早已開打,而林語堂於當時已做了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