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東南亞地區為世界上主要的生質燃燒源區之一。本研究採用NOAA的HYSPLIT模式,從生質燃燒區作前推氣流軌跡線分析,以瞭解生質燃燒污染物長程傳輸之路徑,我們並利用群集分析(cluster analysis)將軌跡線分類,探討群集軌跡和氣候條件之關係。
研究結果發現中南半島北部之生質燃燒對東亞地區影響最大,透過群集分析結果指出北支軌跡線屬長程傳送,易影響中國大陸華北、東北及日韓地區;中支軌跡線屬中程傳送,為傳輸趨勢百分比最高的分支,易影響大陸華中、華南及台灣地區;南支軌跡線為短程傳送,中南半島及菲律賓地區受其影響最大,另外,中南半島南部由於背景流場較為複雜,生質燃燒較不易傳至東亞地區。於年際變化分析發現氣流軌跡與聖嬰年之氣候條件有顯著關係,於聖嬰年時,由於菲律賓東方為反氣旋式距平環流,導致生質燃燒氣流軌跡有偏北的趨勢,然而反聖嬰年時,軌跡偏南較不明顯,可能與其他機制有關。
最後,對東南亞生質燃燒輻射效應的模擬結果可發現,其對區域氣候將造成不小的影響,於西北太平洋與東亞大陸可能分別產生氣旋式及反氣旋式距平環流,受此環流的影響下,將造成太平洋副高東退與東亞大陸冷高壓的加強,使得當時(2~4月)的鋒面雨帶南移,造成西北太平洋降雨的增加,東亞大陸降水的減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