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近幾年國內銀行面臨許多重大的難題,如金融機構家數過多、規模太小、市場飽和、亞洲金融風暴、經濟成長率的下滑、逾放比率的增加、催收款的暴增、金融控股公司的成立等因素,且每家銀行的主要業務、經營策略與資產組合有所差異,導致其所面臨的風險程度也不同,進而對其成本也會產生不一樣的影響。因此本研究將風險因素納入超越對數成本函數(translog cost function)中,並參考含風險因素之文獻選擇資產規模、總資產報酬率、資本適足率及不良放款率等四種代表風險的變數。
利用1998-2004年44家本國銀行,以混合橫斷面和時間序列的資料形式(pooling cross section and time series data;簡稱Pooling Data),並用反覆近似無相關廻歸分析法(iterate seemingly unrelated regression;ITSUR)估計translog成本函數及要素份額方程式所形成的成本函數體系,藉以探討各家銀行的各種成本彈性、A-U偏替代彈性、規模經濟與範疇經濟。實證結果發現:(1)全體樣本銀行的自動櫃員機成本彈性為負值,且不能隨著時間的演進而降低其總成本。(2)除了日盛銀行、中國信託及三信銀行外,其餘銀行的分行成本彈性值為正。(3)風險因素方面,資產規模、總資產報酬率與總成本之間為正相關,資本適足率、不良放款率與總成本之間為負相關。(4)資金、資本及勞動三個投入要素彼此間呈現替代關係。(5)除了中興銀行外,其他銀行不管有無考量分行數、自動櫃員機數或四種風險因素都具有規模經濟。(5)大多數銀行沒有範疇經濟之存在。